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丢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

吉利星愿卖了3.8万辆,登顶榜首;比亚迪秦PLUS以2.8万辆屈居第二;小米SU7稳居前五;日产轩逸掉到第6,而曾经月销动辄三四万的丰田雷凌,竟然只排到第73位,月销2578辆。 这是根据6月30日至7月27日终端销量数据得出的结果,出自最新公布的7月轿车销量排行榜。看到这份榜单,我第一反应是: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轿车市场吗?轩逸、雷凌这些“国民神车”怎么突然哑火了?而吉利星愿这种新面孔,凭什么一上来就干到第一?

说实话,我第一时间去试驾了星愿,也重新开了一圈秦PLUS和雷凌。我想搞明白:销量的剧烈变动,到底是产品力的颠覆,还是市场风向的突变?

星愿凭什么登顶?不是便宜那么简单

先说星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又是低价走量。”的确,起售价不到7万,顶配不到10万,听起来像是又一款“老头乐升级版”。但真开上路,你会发现它没那么简单。

第一,风阻系数做到0.28Cd,这在同级里是个惊喜。 我特意在高速上试了试,100km/h巡航时车内噪音控制得不错,后视镜和A柱的过渡很顺滑,这说明吉利在空气动力学上下了功夫。别小看这0.02Cd的差距,它直接关系到能耗和续航表现。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第二,三电系统用的是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支持快充,30分钟能从30%充到80%。 我试驾的版本是CLTC 410km续航,实际城市通勤一周一充完全没问题。有位车主跟我聊,他每天通勤60公里,开了两个月,平均电耗12.3kWh/100km,比宣传还省。

第三,智能化不是摆设。 车机用的是银河OS系统,语音识别率高,我试了连续指令:“打开空调,调到23度,播放周杰伦的歌”,它一次就执行到位。L2级辅助驾驶在高配上也有配备,虽然不算顶级,但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在堵车时很实用。

所以,星愿的成功,不是靠“低价倾销”,而是把新能源车该有的体验——静谧性、智能化、低使用成本——都做到了同价位的上限。它不是“便宜没好货”,而是“好货不贵”。

秦PLUS为何丢冠?不是它不行,是对手太猛

说到秦PLUS,我得说句公道话:它不是退步了,而是被超越了。 2.8万辆的成绩,放在往年,稳稳的冠军。但今年,它遇到了两个“狠角色”:星愿和小米SU7。

秦PLUS冠军版我开过不下十次,它的优势非常明确:DM-i超级混动技术成熟,亏电油耗能压到3.8L/100km,这是实测数据,不是宣传口径。 动力平顺,NVH控制在同级里也是第一梯队。内饰用料扎实,8.8英寸液晶仪表+10.5英寸中控屏,虽不炫酷,但够用。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它太“够用”了,反而少了点“惊喜”。 星愿在智能化上更激进,SU7在设计和品牌调性上更吸引年轻人。秦PLUS像一个勤恳的中年大叔,可靠但不够“酷”。在新能源车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的今天,这可能是它丢冠的关键。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有位老车主跟我说:“我买秦PLUS就是图省油省钱,现在星愿更便宜,SU7更帅,我儿子看了都想换。”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消费群体在年轻化,需求在升级,光靠“省”已经不够了。

轩逸第6,雷凌第73,日系家轿怎么了?

再看轩逸和雷凌,这俩曾经是轿车榜的“常青树”,常年霸榜前三。如今轩逸第6,雷凌第73,简直是断崖式下滑。

我专门去4S店试驾了新款轩逸,外观还是那个“大沙发”风格,座椅确实软,坐进去像陷进云里。但一上路,问题就来了:1.6L自吸+CVT的动力组合,起步肉,超车靠地板油,高速再加速能力几乎为零。 油耗倒是低,官方5.3L,实测7.2L,不算差,但跟秦PLUS的3.8L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更关键的是——它还是油车,还是纯油车。 在新能源占比超50%的7月市场,你让一个没有混动、没有纯电版本的车型去拼销量,无异于赤手空拳上战场。

雷凌更惨,2578辆,连3000都没到。我问了三位雷凌车主,他们的反馈很一致:“保养便宜,皮实耐用,但开起来没啥意思,车机卡,噪音大,朋友都笑我开‘上个时代’的车。”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不是日系车不行了,而是它们转型太慢了。 当比亚迪、吉利、小米都在推新能源、拼智能化时,轩逸和雷凌还在卖“舒适”和“省心”这两个人人都能抄的作业。可惜,时代变了,消费者要的不只是“省心”,还要“爽心”。

小米SU7:不是网红,是真有料

再说说小米SU7,月销超2万辆,稳居前五。很多人说它是“营销爆款”,靠雷军带货。但我试驾后必须承认:它真不是虚的。

第一,底盘调校出乎意料。 后驱+五连杆,过弯支撑性极强,不像很多新势力那样一味追求“软”,而是保留了欧系车的路感。我开过Model 3,SU7的转向手感更细腻,虚位小。

第二,风阻系数0.195Cd,全球量产车最低之一。 这意味着高速能耗极低,实测高速续航达成率超85%,比很多标称更长的车型还靠谱。

第三,智能座舱是小米的强项。 语音、手机互联、生态打通,丝滑得不像传统车企。有个细节:我用小米手机靠近车门,自动解锁,上车后导航直接同步,下车锁车,整个过程无感完成。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当然,它也有缺点:后排头部空间略挤,快充桩覆盖不如特斯拉。但整体来看,SU7的成功,是产品力+品牌力+生态力的综合胜利,不是单纯的“粉丝经济”。

竞品对比:谁更适合你?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吉利星愿(10万内)、比亚迪秦PLUS(12万级)、小米SU7(25万+)。

预算有限,代步为主?选星愿。 它便宜、省电、好停好开,适合城市通勤。

想要油电兼顾,长途无忧?选秦PLUS。 DM-i技术成熟,加油站随便找,没有里程焦虑。

追求驾驶乐趣和科技感?选SU7。 它的操控和智能化,已经能叫板30万级豪车。

至于轩逸、雷凌,除非你特别看重保值率或维修便利性,否则在今天这个市场,它们的竞争力确实大不如前。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未来趋势:新能源不是选择,是必然

这份销量榜背后,是一个清晰的趋势:新能源车正在全面接管主流市场。 榜单前五全是新能源,前十有八款是新能源或混动。传统燃油车的空间被不断挤压。

我预测,未来三年,10-15万级市场将是混动和纯电的主战场。日系车如果还不加快电动化步伐,轩逸、雷凌的今天,可能就是凯美瑞、雅阁的明天。

最后,我想问各位车友:如果你现在要买人生第一辆车,你会选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是因为技术,还是因为习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有老铁问我:“星愿这车靠谱吗?售后跟得上吗?” 我去查了,吉利目前在全国有超2000家服务网点,三电终身质保,大家可以放心。 我也会持续跟踪这款车的长期使用反馈,下次跟大家分享。

太惨了!7月轿车销量榜,秦PLUS失冠,轩逸第6,雷凌仅第73名-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