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携40款新车 “霸屏”,固态电池12分钟快充成真

当地时间9月8日,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开幕,这场以 “It’s all about mobility(‘动’悉一切)” 为主题的全球顶级汽车盛会,吸引了 629 家企业参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军团的强势崛起 ——103 家中国参展商较 2023 年增长 40%,覆盖整车、电池、智能驾驶等全产业链,40 余款新车集中亮相,让欧洲观众看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2025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携40款新车 “霸屏”,固态电池12分钟快充成真-有驾
2025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携40款新车

一、中国车企:从 "走出去" 到 "本土化扎根"

中国品牌在本届车展上演了 "集体突围"。比亚迪首次推出专为欧洲市场设计的 Seal 06 DM-i Touring 旅行车,1505 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直接挑战传统燃油旅行车的市场地位。零跑汽车更是动作频频,全球战略新品 Lafa5 完成首秀并开启盲订,而海外版 B10 同步启动交付,这款国内售价 9.98 万 —12.98 万元的车型,在欧洲市场定价 2.99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25 万元),仍凭借高性价比收获不少订单。

小鹏汽车则带来 "科技全家桶",全新 P7、2025 款 G6 等五款车型组成强大阵容,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科技展品赚足眼球。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宣布欧洲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并强调:"2026 年将是 AI 汽车的临界点,未来汽车会分为有 AI 的车和无 AI 的车。" 这种技术自信背后,是小鹏在欧洲市场的扎实布局 —— 采用室内外双展区联动模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其智能驾驶技术。

中国车企的本地化运营已初见成效。零跑在德国已开设 109 家门店,广汽集团宣布第二代 AION V 正式登陆欧洲,奇瑞旗下 Jaecoo 7 插混车型将率先进入德国市场。从产品出口到建立研发中心、完善销售网络,中国品牌正在欧洲市场完成从 "过客" 到 "常驻" 的转变。

二、技术突破:固态电池与 L4 智驾的 "现实照进"

本届车展最震撼的技术演示来自 QuantumScape 的固态电池 —— 搭载该公司 QSE-5 电池的杜卡迪摩托,能量密度达到 844 Wh/L,12 分钟就能从 10% 充至 80%,还支持 10C 持续放电。更令人期待的是,大众集团通过旗下 PowerCo 与 QuantumScape 深度合作,计划将这项技术快速量产,而宝马集团也宣布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已启动道路实测,意味着固态电池距离民用化越来越近。

智能驾驶领域同样传来好消息。中国智能驾驶公司 Momenta 展示的飞轮大模型技术,已实现 "无图端到端" 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就能在全球道路快速部署。这套系统已搭载在 40 万辆量产车上,更与 Uber 达成协议,2026 年将在慕尼黑开启 L4 级自动驾驶 Robotaxi 商业化运营。展会期间,慕尼黑 A94 高速公路专门设立测试区,观众可亲身体验 L3/L4 级自动驾驶在施工现场警告、紧急车辆避让等场景的实际表现,让未来出行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

三、全球趋势:电动化进入 "深水区"

从车展全貌来看,汽车产业的电动化已进入技术深耕阶段。德国采埃孚集团展示的线控转向技术,用纯软件连接取代机械传动,不仅操控更精准,还为驾驶舱设计提供更多可能。博世集团的高性能车载计算机和英伟达的全栈式安全系统,则凸显 "软件定义汽车" 的行业共识 —— 汽车正在从依赖机械性能转向比拼计算能力。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整车领域,更延伸至全产业链。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展示了最新储能技术,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已适配多款欧洲车型,地平线、黑芝麻的芯片方案获得多家国际车企认可。这种全链条优势,让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了关键位置。

展会将持续至 9 月 14 日,而留给行业的思考才刚刚开始。当中国车企把 "主场" 搬到慕尼黑,当固态电池、L4 智驾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重塑。你最期待哪项技术率先在国内落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