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一辆奥迪A6L,果真如传闻般“烧钱”吗?
这话题,最近在网上炸开了锅。
有人哭穷,说这车简直是个貔貅,专吞银子,三天两头闹脾气,保养费更是割肉般疼痛;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就是个铁疙瘩,代步而已,油耗跟普通车差不离,供起来没啥压力。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论调,实则暗藏玄机。
那些高呼“养不起”的,常会抛出一份血泪账单:动辄飙到13L以上的油耗,动辄几张红票子才能搞定的保养,外加时不时冒出的幺蛾子,一年到头,光是“供奉”这尊大爷,就得砸进去几万块。
要知道,这笔钱于不少家庭而言,兴许是一个月的按揭,乃至一家老小一年的嚼裹。
仅此一比,便足以佐证“养车贵”并非捕风捉影。
然而,亦有人挺身而出,驳斥那些叫苦不迭的,纯属庸人自扰。
国产2.0T的A6L,油老虎能凶猛到哪儿去?
一年两次保养,一次几千块,跟同侪相比,也算不上 exorbitant。
难不成开个小面就不用添油、不用呵护了?
这话听着,也并非毫无道理。
问题来了,同是驭A6L之人,为何有人如履平地,有人却如临深渊?
一个关键因素,恐在于用车光景和消费理念的迥异。
那些觉得养车轻巧的,或许本身家境殷实,抑或仅将车视为脚力,一年也跑不了几趟,自然感受不到太大压力。
反之,那些叫苦连天的,可能囊中羞涩,抑或用车频仍,油钱、维保费自然节节攀升。
正如那位在县城盘药铺的表妹夫,购入A6L,却一年跑不满五千公里,最终不得不盘算着脱手,这又说明了啥?
说明对某些人而言,购车易,养车难,面子是挣下了,可里子却遭罪。
当然,车辆本身的品控也至关重要。
有位老车主就大吐苦水,说自己的A6L,小毛病层出不穷,从转向灯到油箱盖,甚或连水油分离器都崩了,修一次便是数千大洋。
这表明,即便是金字招牌,也难免遭遇质量滑铁卢。
一旦座驾抛锚,维修费用往往居高不下,这无疑会加剧养车的负重。
此外,消费观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变数。
有人笃定,买A6L是为了提升 life quality,品味更酣畅的驾乘感,故而乐于在维保、装潢等方面一掷千金。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车不过是代步工具,能跑就行,没必要过度捯饬。
这种消费理念的云泥之别,也会直接影响养车的成本。
正如那位“自己摸钱...”的车主,或许更倾向于精打细算,而对于那些把A6L当成“自行车”或“拖拉机”的主儿来说,恐怕压根不把那点油资和维保费放在眼里。
当我们想当然地将“养车贵”归咎于车辆本身的价格和油耗时,是否忽略了用车场景、消费观念以及车辆质量等因素的掣肘?
供养一辆A6L究竟有多骇人,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揆情度理,结合自身的境况来权衡。
恰如买房,有人视为甜蜜的桎梏,有人却视其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归根结底,买车也罢,养车也罢,都是一种消费行为,应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若因一辆车而折损了生活品质,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那就得不偿失了。
与其勉力支撑门面,不如择一款更称心如意的车,过一种更闲适自得的生活。
终究,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粉饰给他人看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