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起因是去年蔚来汽车老板李斌在一次直播里和网友的互动。
当时蔚来正准备推出新的子品牌乐道,主打车型L60直接对标的就是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特斯拉Model Y。
直播间里气氛正热烈,有位网友挺直接地问了个问题,他说这个新车乐道L60,将来上市了,销量会不会连特斯拉Model Y的一个零头都卖不到?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尖锐了。
李斌当时听了,也是很自信地当场就回应了,大意是说肯定不会那么差,对自己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时大家可能也就当个直播间的花絮听了,谁也没想到,这句半开玩笑的提问,竟然在半年后成了现实,而且还是个被精确验证的“预言”。
就在前不久,六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出来了,大家一看榜单都愣住了。
特斯拉的Model Y,单单这一个月,就在国内卖出去了四万多辆,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而承载了蔚来走量希望的乐道L60呢?
它的销量是六千四百多台。
咱们来简单算一下,四万多的零头,大概就是四千多。
乐道这六千四百台的成绩,不多不少,正好就卡在了这个“零头”的范围里。
这一下,互联网的记忆就被唤醒了,去年那段直播视频被网友们翻了出来,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成了一个既尴尬又有趣的话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销量高低问题了,更像是一个市场用最直接的数据,对两种不同发展路线给出的一个反馈。
其实,如果我们不只看乐道这一款车,而是把蔚来整个品牌家族的销量都拿出来看,情况可能更让人感到压力。
除了乐道L60勉强算是刚过“零头线”,蔚来在上半年花大力气宣传的另一款车型,猎装轿跑ET5T,月销量也就在五千多台的水平。
而更小众一些的“萤火虫”品牌,销量更是只有三千九百多辆。
至于蔚来主品牌下的那几款高端车型,比如ES8、ES6等,它们的销量加起来,可能还不到Model Y一个月的十分之一。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了,蔚来一直以来都以“用户服务”著称,车主社群的黏性也很高,被很多人称为“车界的海底捞”,为什么到了最关键的买车环节,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用真金白银投了特斯拉的票呢?
这背后肯定不是运气问题那么简单。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从两家公司最根本的造车逻辑和商业模式上找原因。
首先是生产制造环节。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是个典型的“控制狂”,讲究的是凡事都要自己掌握在手里。
所以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己建工厂,比如上海的那个超级工厂,从冲压、焊接到涂装、总装,整个生产链条都由自己牢牢控制。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据说上海工厂开足马力,一周就能生产出八千辆Model Y,这种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巨大的。
在最关键的电池供应上,特斯拉也是和宁德时代、LG这些全球顶级的电池厂商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采购量大,议价能力就强,能拿到更低的价格。
我们再来看蔚来,它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可以称之为“合作共赢”的轻资产模式。
蔚来自己不建生产工厂,而是选择和江淮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合作,由江淮来负责生产代工。
这种模式在公司成立初期,可以避免投入巨额资金去建厂,能够让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跑得更快。
但它的弊端也同样明显,那就是生产的主动权不完全在自己手里,无论是生产节奏、品控细节还是成本控制,都要和合作伙伴进行协调和博弈,而且每卖出一辆车,利润也需要分给代工厂一部分。
网上有分析指出,蔚来的单车利润率要明显低于特斯拉,这和它的代工模式有很大关系。
这就好比一个是自己家开的餐馆,从买菜到掌勺都亲力亲viving,赚的钱都是自己的;另一个是加盟的连锁店,虽然省去了开创品牌的麻烦,但总要向总部支付加盟费和物料费,利润自然就薄一些。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蔚来最引以为傲、也是它商业模式核心的“换电服务”。
必须承认,换电这个想法在解决电动车长途续航焦虑方面,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方案。
开车进入换电站,三五分钟就能自动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整个过程比去加油站加油还要快,这种体验是传统充电桩无法比拟的。
然而,这个“王牌”服务,也是一个极其“烧钱”的业务。
根据公开的信息,建设一座蔚来换电站的综合成本高达数百万元,这还只是一次性的投入。
建成之后,每天的运营成本,包括高昂的电费、设备的折旧维护、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都是一笔持续不断的巨大开销。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实问题:蔚来的换电站虽然体验好,但数量无法做到像加油站那样密集。
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经常能看到蔚来车主排着长队等待换电的景象,所谓的“三分钟补能”在高峰期就变成了一种奢望。
还有北方的一些车主反映,在寒冷的冬季,部分换电站的设备甚至会因为结冰而暂停服务,这无疑给用户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虽然在速度上比不了换电,但它的优势在于成本更低,网络铺设得更广。
建设一个超充站的成本远低于换电站,这使得特斯拉可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地在全国各地布局充电桩。
用户虽然可能需要花半个到一个小时来充电,但好处是充电桩数量多,覆盖面广,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充,很少需要排长队等待。
更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能在家里或公司安装充电桩的用户来说,日常通勤的补能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对公共补能设施的依赖性并不高,换电站的便利性优势在日常使用场景中并不突出。
因此,蔚来用巨大的资金投入换来的“服务护城河”,虽然赢得了口碑,但在吸引更广泛的大众消费者转化为销量方面,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颈。
最后,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消费者的心态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今,三十万到四十万价格区间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前有比亚迪汉这样的全能型选手,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月销量稳定在两万台以上;后有小鹏G6,通过降价和主打智能驾驶,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更不用说旁边还有大众ID系列、凯迪拉克LYRIQ这些来自传统车企的实力派在不断分流客户。
蔚来的定位是高端品牌,主打服务体验,其车型的售价普遍要比特斯拉高出七八万元。
在几年前,很多消费者愿意为这种尊贵感和无微不至的社群服务买单。
但现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日趋理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家庭用户,在购车时会把“性价比”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大家会仔细盘算,这多出来的几万块钱,是用来享受更贴心的服务,还是可以买到更高续航的电池包、更强大的硬件配置?
当服务带来的附加值,无法完全覆盖价格上的差距时,天平自然会向更务实的一方倾斜。
销量数据是市场最诚实的语言,它反映出蔚来在坚持自己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也确实面临着资金链和市场接受度的双重压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