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庆假期,接到几个朋友吐槽,说停车场边上的充电桩被插混动车插满了,一位纯电车主小李无奈地说:我看着旁边那辆雷克萨斯插桩,心里真不是滋味,明明是不急着充电的,他偏跟我挤,这不搅局嘛。
这事实在有点意思,也有点复杂。先说数字,国庆期间我们调研的几个充电站显示,纯电车排队等充电的时间平均延长了30%~50%(样本少,体感估算)。而这其中,插桩的混动车大概占比10%~15%——虽然比例不大,但这点小插队确实加重了纯电车主的被挤兑感。
说实话,插混动车充电本身没错。车主们买车时就是为了灵活,不能充电还能加油这优势就是卖点。但大节假日,特别是十一这种出行高峰,充电桩资源本就紧张,结果混动车主不愿意退场,还硬生生跟纯电车抢桩,你说这是不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抢戏?一个同事直接说这不就是在撩纯电车主的火气,听得我也忍不住点头。
咱说复杂点,供应链和运营背后的逼仄不简单。充电桩不是水龙头,随时能开大,到节假日瞬时用电峰值会冲击市网,像早期电动车研发时谈的能否承受单点高负荷那是技术瓶颈。国家电网和第三方运营商都在想办法,毕竟让混动车插电,不是不给油,反倒是变相多了个用电口子,也增加负荷。这里面供应链的钢材、电池供应商也在盯着成本波动,谁都不想插座卡脖子。
我前两天还跟一位修理工小王聊天,他说:本来混动车电池用得少,保养便宜,但国庆这种情况,你混动车主既想省油又想免费用电,是不是有点贪心?话有点重,但也很接地气。其实我也理解车主心理,毕竟节假日加油站排队也难受,有桩用就是福。
顺便提个吧——这场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细节挺有意思的:有些充电口上,有车主特意贴了纯电专用,请勿占用,这不光是标语,更像是社区某种无声的规则默认。这说明现在市场和社会普遍还没有对混动车占电桩形成明确的社会共识。难道每逢节假日,运营商就真要专门出台插混禁令?
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有次节假日服务区,一个混动车驾驶员跟服务区充电管理员争抢充电时间,管理员最后干脆指了指加油区:你们混动车,去那里喷点油多快。当时临场气氛挺尴尬的。其实这事反映了结构性矛盾——充电桩资源本来没那么多,混动车主和纯电主谁先谁后,谁该让步,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外的软规矩,大家只能靠自觉,那就免不了冲突。
我先前说的混动车主贪心有点大了,理由是他们确实有权这样做,毕竟买车时候宣传的卖点就包括可电可油自由切换。但大节假日特殊情况下,能不能看下大家的出发点呢?毕竟纯电车排队,等充电会直接影响整个行程,节约多少时间和焦虑感都太具体了。
折回来,多说一句,混动车主会不会一点点在偷懒?网冲时我看到有声音说:家里备用燃油不用尽快动用,想把电留给纯电车,自己却不这样做。这听着有点偏颇,但或许也透露了一丝潜在心理。你自己怎么看?想不想过节那几天,专门给混动车关灯?还是觉得这背后其实是用户对节假日出行资源分配的缩影?
说到资源分配,就让人想到传统汽车销售渠道。经销商卖车,渠道压力和用户诉求其实有割裂。销售说:节假日高峰,咱们卖车型都讲‘电油兼得’,但充电桩布局没跟上,显示危机来了。这话说得没错,国家电网扩桩逻辑跟不上市场增长,结果就是节假日的抢位大战。这跟研发里桥段类似——设计一个复杂系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运营鸿沟。
顺带聊个小跑题,我朋友买了台2.5L混动SUV,票价刚好30万出头。平时加油成本心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费大概是35元上下,充电的话算电费也就10元左右。折算下来,节假日混动车抢电桩,其实就是在为了那25元差价的小动作厉害了。讲真,这点小钱,我自己也有点嫌麻烦,不如按部就班加油,不用想太多。
最后留个问题:假定充电桩资源未来真能满足需求,那么节假日这种抢桩现象会自然消失吗?还是说,这背后其实是用户心态和格局问题,注定要持续存在?我倒是挺好奇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