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官网最近悄然完成了一次看似微小实则意义重大的文字更新——原本带着未来感的“FSD智能辅助驾驶”正式更名为更朴实的“智能辅助驾驶”。这一调整迅速在科技圈和车主群中激起涟漪,不少用户甚至截图对比新旧页面,确认自己没看错。这一变化虽然不涉及功能缩水或价格调整(6.4万元的选装费依然没变),却折射出智能驾驶行业在中国市场迈向规范化的关键一步。
名称调整:从“完全”到“辅助”的精准定义
细看特斯拉官网的更新细节,会发现这是一次系统性的名称优化:
- 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 → 辅助驾驶
- 基础版辅助驾驶(BAP) → 基础辅助驾驶
- 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EAP) → 增强辅助驾驶
-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 → 智能辅助驾驶
最引人关注的是“FSD”英文缩写的消失。FSD全称“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这一命名此前被部分用户认为存在过度承诺的嫌疑。特斯拉客服在回应中明确表示,更名是为了“更好服务中国市场,符合国家近期管理规定”。这与中国监管部门对智能网联汽车宣传语的要求高度一致——技术描述必须清晰、无误导性。
技术功能未变,但行业更规范了
值得注意的是,名称调整并未削弱FSD的实际能力。今年2月底,特斯拉已开始向中国HW4.0硬件车型推送城市NOA功能,支持无高精地图的交通灯识别、自主变道和路口通行。早期测试者反馈,其操控流畅度“接近人类驾驶水平”,尤其在弯道处理和加减速逻辑上表现突出。
更名本质上是技术表述的精准化。根据国际标准,L2级辅助驾驶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系统,而L5级完全自动驾驶仍属远期目标。特斯拉通过名称降级,主动降低了用户对“完全自动”的预期,这与工信部《智能汽车管理新规》中“量化功能边界”的要求不谋而合。
老车主权益不变,本土化战略再进一步
针对已购买FSD或EAP的用户,特斯拉强调:“名称调整不影响既有产品功能和合同权益”。例如,此前支付的6.4万元仍对应高阶智驾服务,包括持续迭代的导航辅助和自动变道等能力。
从更深层看,这亦是特斯拉深化本土化的举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焦点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小鹏、华为等企业推出的城市NOA功能表现亮眼。特斯拉通过名称调整,既符合监管导向,也为后续技术迭代扫清认知障碍——例如HW3.0车型的功能适配与数据合规。
智能驾驶的未来:务实比噱头更重要
更名事件背后,是行业对技术发展阶段的集体认知升级。如今车企更倾向于用“辅助驾驶”“领航系统”等术语替代“自动”,避免消费者误解。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当技术理想向监管现实妥协,反而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对用户而言,名称的“低调”或许让科幻感稍减,但换来的是更透明的功能定义和更合理的期待。随着特斯拉与本土车企在智驾赛道持续竞合,中国消费者将成为技术务实化的最大受益者——毕竟,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远比华丽的营销话术更有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