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

一说起新能源智能汽车,这两年大家应该已经听到耳朵都起茧子了。什么无人驾驶啦,什么会思考的车会聊天的车,一个比一个能吹牛。可真正让我们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其实就那么几个。安全首当其冲,谁也不想开着新买的小电动就变成一场事故的“主角”。可新技术越多,想的花样越多,我们的确担心:技术到底是帮我们更安全了,还是又多了“被坑”的新方向?

最近长安汽车开了个大会,朱华荣在台上反复强调:“安全、安全、还是安全!”啧,这话说得直白,挺能打动老百姓。可我总禁不住问,这个安全到底指的是什么?是说撞车时吸能钢板再做厚点,还是说车联网加密做得跟银行一样?这年头,“安全”两个字已经从“被动防撞”这一独木桥,扩展成了覆盖驾驶、健康、心理、隐私的一张大网。你说这算是汽车工业的进步,还是概念升级下的新瓶装旧酒呢?

大家都知道,现在造车早就是“技术场”,动不动就发布黑科技名词一堆。可本质上,开车上路的核心需求,还是落在三个字上:能不能让我们从A点平平安安到B点。要知道,马路上危险无处不在,奔驰宝马也照样撞。一辆车能不能在突发状况下帮你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叫真本事。长安这次提出的“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说难听点,是不是有点追热点的意思?但他们一口气把眼明-脑灵-腿快这套东西搬出来,要把零事故、零伤亡做成终极目标,这野心可不小。

“眼明”,是说用一堆雷达摄像头配自研AI,让车子连死角都能看清楚;“脑灵”,是实时学习各种复杂路况,搞得像机器学习高手一样;“腿快”,则强到什么地步?制动反应能比你眨眼还快30倍。理论挺美好,可一线城市早晚高峰,你的先进技术真的能让插队变道、逆行乱闯的“马路小霸王”无所遁形吗?

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越强调引领技术革命,越要看它是不是真把人民需求当回事。长安自称“国家队”,41年说守住安全底线,这话肯定有历史基础。可今天汽车产业卷到要拼“智能安全”的时候,用户已经从“被动撞不坏”升级到“主动能避险”。你可以宣传你的驾驶辅助“放心用”、你的座舱“舒心享”、你的底盘“安心行”,可老百姓要的不是噱头,是实打实的体验。你说你有96个功能场景、62项核心技术,甚至有8项行业首发,我心里得嘀咕一句:这些技术有多少会变成老百姓日常的刚需?又有多少是上热搜的“炫技”?

再说了,如今的“智能化”是不是也太强调“全能”了点?车子除了帮咱避开前面突然窜出的小孩、自动刹车外,现在连健康、心理都要管,甚至还有“分布式电驱”和“元气养生舱”这种未来感十足的新词。说实在话,你坐个地铁上下班,休息靠手机;自驾出远门,关心充电和导航,至于“心理安全”“健康守护”,你还真指望车比你自己了解你?有点太玄乎。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大会,搞新品牌发布,总少不了一堆新车亮相。什么阿维塔07、深蓝L06、长安启源A06,十几款新车轮番登场,这“声势”相当壮观。新车也都主打“智能安全”,看得我有点眼晕。你说现在买车,真不会再有人只看外观配置了。单说“天枢智能”能不能成未来行业标杆,还是得看市场说话。你研发再强、投资再多、实验室堆得再高,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具体用车焦虑,也只是“新瓶旧酒”。当然,如果你真能用智能技术,把大大小小的事故率降下来,这一切投入,无论多贵都值。

更有意思的是,长安这次不是只盯着地上的“汽车”本体,连天上的飞行汽车、会走路的人形机器人都加进来了。你说2026要让飞行汽车飞起来,2028年让机器人开车下线,这事儿听上去科幻到不行。我们大家都知道,发布会里的PPT和实际体验能隔着银河系。等你真把空中的黑科技量产推向社会,恐怕道路法规、保险、用户信任、安全焦虑比技术本身更难啃。但正因为大厂敢想敢投,才让人看到一点希望:未来的智能出行,真的是不止地面、也不止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可是,你别忘了,所有飞天遁地的科技梦想,都得回到一个字上:安全。

又回到长安反复叨叨的那句:“安全、安全、还是安全!”有多少车企不是嘴上玩这个噱头?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不断,比亚迪、小鹏的高阶辅助,也被各种实测吐槽。中国车企要想在全球智能汽车赛道突出重围,技术追赶不容易,安全更是“翻车”不能承受之重。更别说,今天的“智能车”,已经不仅仅是机械硬件,它是把人的数据、生活、隐私悉数拿下。系统极度智能,背后的数据究竟安全不安全?你“云端思考”,但万一被黑客盯上,是不是又有新一轮隐患?

我经常琢磨一个问题:智能化到底是让我们更放心还是让我们更焦虑?你给我造了个什么都懂的车,可也把我的行驶轨迹、乘坐喜好、甚至心情健康都交出去了。技术进步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智能车是“好爸爸”还是“老大哥”,关键还得看厂商能不能一方面做到“安全可控”,另一方面给用户明确的选择权和知情权。毕竟,有选择的自由,比什么花哨新功能都重要。

说来说去,车企如果真想做大做强,少说点“黑科技家族谱”,多点对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关注才是正道。你像长安这样端出2.4万研发团队、200多个实验室,说雄心壮志没错,可现在的老百姓比的就是——哪家能用得住、哪家靠谱、哪家出事少?你动辄讲“实验室唯一”“全球协同研发”,我更想听听:今年你旗下的智能车,安全事故率是否下降了,数据隐私有没有新漏洞,远程OTA升级后会不会藏着“窃听器”?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长安开智能安全大会,新车轮番亮相,飞行汽车机器人齐上场-有驾

智能化下半场悄悄开始,洗牌还早。但所有企业、所有技术,最后检验的标准都摆在明面上:你让用户安全到家,踏实过日子,哪怕功能比别人少点,也许才是真正走远的办法。今后的智能车,敢不敢拿出榜单,透明公开自己的“安全成绩单”?每个车主都该有知情权。豪言壮语谁都会讲,市场最后只认真本事。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这不该只是公关发稿的标语,更该是每一辆驶上马路智能车的生命底线。大浪淘沙,谁能让用户安心,谁就能赢得未来。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