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网约车突显隐形成本,司机收入远低付出爆炸增长

三年疫情让无数人被迫按下“暂停键”,有人失业、有人转行。

一位网友在解封后咬牙花13万全款买了辆哪吒汽车,本想靠跑网约车翻身,却陷入更深的泥潭——每天拼满12小时,收入仅200 - 300元,还要面对交通事故、违章罚款的连环打击。

更扎心的是,车险费用年年暴涨,去年保费1.3万,今年直接飙到1.5万,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仅是他的困境,更是许多新能源网约车司机的缩影。

“买车容易养车难”,新能源车真的省钱吗?

表面看,电动车充电比加油便宜,但车主们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续航虚标、电池损耗、维修费用,还有年年涨价的保险。

新能源网约车突显隐形成本,司机收入远低付出爆炸增长-有驾

以这位车主为例,保费两年涨了2000元,相当于一个月白干!

这哪是省钱?

简直是“省小钱,花大钱”。

平台抽成高、司机内卷,谁在收割“打工人”?

每天12小时高强度驾驶,收入却难超300元,背后是平台抽成比例不透明和司机过剩的恶性竞争。

车主的疲劳驾驶和事故风险,本质上是被平台规则和生存压力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更讽刺的是,像哪吒这类主打“网约车专用”的车型,宣传时强调性价比,却未充分告知车主真实的使用成本和行业风险。

车企的责任不能“跑偏”!

杭州孙先生买的哪吒S网约车因故障三个月一单未跑,直接“躺”进维修车间。

这暴露出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忽视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最终让车主买单。

新能源网约车突显隐形成本,司机收入远低付出爆炸增长-有驾

新能源车是趋势,但若只顾卖车不顾用车,迟早透支消费者信任。

疫情后的转型故事本应励志,却因现实的重锤成了“血泪史”。

车主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新能源网约车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我们呼吁:平台公开透明抽成规则,车企严控质量与售后,政策层面也该关注司机权益和保险定价机制。

生活不易,别让努力奔跑的人寒了心!

如果你也经历过类似困境,或对新能源网约车有话要说,欢迎点赞评论,让更多人听见我们的声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