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奥迪新出了一款纯电轿跑,叫做奥迪E5 Sportback。
这车一公布价格,从二十三万多到将近三十二万,大家一看,觉得奥迪这次还挺有诚意,价格不算离谱。
可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宣传,厂家使劲儿地把它跟自家的性能神车RS6扯上关系,说什么这车有“电动操控”的灵魂。
这就让很多人好奇了,这台挂着四个圈的电动车,到底是真有两下子,能让人体验到开性能车的快感,还是说,它骨子里其实就是一台舒舒服服的家用车,只是披了一件运动的外套?
尤其是当大家发现它跟国产的智己L6是同一个平台出来的“亲兄弟”,价格却贵了三万多块钱,这笔钱到底花得值不值,是为品牌和调校买单,还是交了“智商税”,这些问题都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咱们先从一个让很多想买这车的人头疼的地方说起,那就是它的选装配置。
现在的车,尤其是新能源车,都喜欢让车主自己选配,这本来是件好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
但奥迪E5的这个选装方案,搞得有点像餐厅里的“霸王条款”,让人不太舒服。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它有一个叫“智能调光天幕”的功能,这个东西确实很实用。
大夏天太阳晒得厉害,按个钮,整个玻璃天窗就能变暗,把阳光和热量挡在外面,车里一下子就凉快多了,带孩子出门连遮阳帘都不用装,既方便又显档次。
可问题是,你想单买这个天幕,没门儿。
你必须把它跟电吸门、主驾驶座的电动门这些功能打包在一起买,一套下来要一万五千块。
而且,最便宜的那个配置版本,连加钱选这个包的资格都没有。
这就让很多消费者犯了难。
电吸门这个功能,说白了,除了关门的时候“啪嗒”一声显得高级点,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不是什么非有不可的配置。
那个电动门,用起来还有点奇怪,开门的时候得停顿一下才能解锁,有时候急着上车反而觉得别扭。
把一个特别实用的功能和两个不那么必要的功能捆绑在一起卖,这感觉就像是厂家在跟你说:“想吃我这道招牌菜?行,那你得把这瓶昂贵的红酒也一起买了。”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另一个提升驾驶感受的选装包上。
这个包里有三个核心的好东西:空气悬架、可以调节软硬的减震器(CDC)和后轮转向。
这三样加在一起,能让车开起来又舒服又有操控感。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配置应该能让消费者自由选择才对。
但奥迪的规定是,你想装这三样,可以,但你得先花3500块钱,把轮毂换成更大的20寸,顺便再带走一套名牌的布雷博刹车卡钳。
咱们平心而论,3500块钱能买到20寸大轮毂和布雷博卡钳,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划算了,自己去外面改装肯定不止这个价。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值不值,而在于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假如我就想要空气悬架带来的那种舒适感,但我并不喜欢大轮毂,因为大轮毂通常会让路感更颠簸,换轮胎也更贵,那怎么办呢?
对不起,没得选。
在同价位的很多国产新势力车型上,这些核心配置基本上都可以单独挑选,你想怎么组合就怎么组合。
奥迪这种做法,让人感觉有点强势,不太明白是出于技术上真的只针对20寸轮毂做了底盘调校,还是单纯想通过这种“超值捆绑包”的方式,让你心甘情愿地多花钱。
不过,虽然在选装上有些让人不愉快,但当你真正坐进这台车,特别是坐到后排的时候,之前的一些抱怨可能就会烟消云散了。
熟悉奥迪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以前奥迪很多车型的后排座椅都像个小板凳,坐垫特别短,个子高一点的人坐上去,大腿多半是悬空的,坐久了特别累。
但这次奥修E5 Sportback可以说是彻底改掉了这个老毛病,后排坐垫的长度一下子增加到了将近50厘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一个体重180斤的成年男性坐上去,整个大腿都能被座椅稳稳地托住,就算连续坐上几个小时的长途,也不会觉得酸累。
这一点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除了坐着舒服,车里还特别安静。
它的前后车窗玻璃都用了双层的夹胶玻璃,隔音效果非常好。
在路上开的时候,就算旁边有一辆轰隆隆的大卡车经过,传到车里的声音也变得很小很闷,那种静谧感确实比很多同价位的电动车要做得更好。
再加上那套空气悬架和可变减震器的组合,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的时候,车身就是很干脆地“咚”一下就过去了,没有多余的晃动和摇摆,后排乘客会有一种车子浮在路面上行驶的高级感,而不是那种坐船一样忽忽悠悠让人晕车的感觉。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当驾驶员从那个堪称“头等舱”的后排换到前排驾驶座时,体验却完全不同了。
按理说驾驶位应该是体验最好的地方,但在这台车上,前排能明显感觉到很多从路面传来的细碎振动,就是那种持续不断的、零零碎碎的颠簸感,不管你把驾驶模式调成舒适还是运动,把悬架升高还是降低,这种感觉都一直存在。
同时,方向盘的手感也有些怪。
在中间位置附近,方向盘感觉有点轻,转起来有虚位,但只要你转动超过一定的角度,转向的力度又会突然加重,再加上后轮转向系统也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悄介入,这就需要驾驶员花一些时间去适应这种不太线性的转向感受。
所以,从驾驶员的角度来看,这台车跟宣传里那个讲究操控的“小钢炮”形象相去甚远,它本质上还是一台以舒适为主要目标的家用车,硬要往运动风格上靠,反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当然,它在加速和刹车方面的调校还是很有水平的。
油门踏板踩下去的感觉很顺滑,不会像有些电动车那样轻轻一点就往前猛窜,能让你在城市里开得非常平稳;而当你需要动力时,深踩下去,那种强烈的推背感又能立刻给你,很有大马力燃油车的感觉。
刹车也同样线性,踩多少力道就有多少制动力,很容易掌控,就算是新手司机也能开得很自信。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它和智己L6的关系。
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人把两台车都吊起来看过底盘,发现它们的核心部件,比如副车架、悬挂结构、电机等等,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骨架”都一样,为什么奥迪E5要贵出三万多块钱?
这笔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其实说白了,这多出来的钱,主要就是买了三样东西:奥迪的外观内饰设计、奥迪这个品牌的价值,以及最重要但也最“玄学”的——奥迪的调校。
这个“调校”听起来很虚,但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从实际开起来的感受来说,奥迪E5在处理路面颠簸时的那种厚重感和高级感,以及车厢内部的隔音静谧性,确实要比智己L6做得更细腻一些。
这就好比是同一个大厨,用完全相同的食材,为两家不同的餐厅做菜,虽然主料一样,但在火候的掌握、调味料的搭配上,最终呈现出的口味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别。
所以,这三万块钱值不值,就完全看个人的选择了。
如果你非常认可奥迪这个品牌,相信百年车企的造车底蕴,并且愿意为这种更细腻的驾驶质感支付额外的费用,那么这笔钱对你来说就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更看重性价比,追求实实在在的硬件配置,那么智己L6不仅价格更低,在智能座舱的芯片等硬件上甚至还要更好,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更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台奥迪E5很适合那些三四十岁、需要一台高品质家用车来满足日常通勤和家庭出行,但同时又希望偶尔能体验一下电动车迅猛加速快感的消费者。
只是在做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那些复杂的选装包到底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不要为了一个喜欢的功能而多花不必要的钱。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被广告里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到底这台车开起来是什么感觉,后排是不是真的那么舒服,前排的振动自己能不能接受,只有亲自去店里开上一圈,才能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