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无论电动汽车还是燃油汽车,都存在起火和爆炸的风险,而且电动汽车的起火事故率要远远低于燃油汽车,可是你从网上的反馈来看,要觉得电动汽车的起火事故率更高。其实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就像一辆普通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不会太在意,可一辆豪华汽车从你身边经过,可能你会多看好几眼,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原来豪华汽车有这么多。实际上,售价在20万以上的车型的占比还不到20%,中国有车家庭中,80%以上的价格都在20万以内。
因此,电动汽车起火和爆炸在网上其实被放大了。当然,如果谈危害性的话,电动汽车要比燃油汽车更大,很多燃油汽车起火,使用灭火器就能扑灭。而电动汽车起火,用灭火器很难有效果,这是因为液态锂电池内本身就存在氧化剂,而电池的密封性很好,一旦短路、漏液和失温,就会在内部迅速燃烧,用灭火器扑火只能扑灭表面的火,电池内部的火是隔绝的,用灭火器当然不会有效果了。也就是说,电动汽车一旦起火和爆炸,是很难被营救的,所以它的危害性就更大。
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动力电池新国标已经正式颁发了,不过要到2026年7月1日才会正式执行,留给车企的时间还有一年。
那么,新国标相比旧国标,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1、旧国标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说实话,5分钟的逃生时间其实是很短暂的,从车辆发生事故到营救,5分钟内很难完成,有的时候车门会变形,根本无法正常打开,窗户上的玻璃又很结实,没有专业工具想要破窗也很麻烦,5分钟内能干的事情确实不多。
而新国标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两个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不止如此,当系统检测到动力电池热失控后,必须要在5分钟内发出警报,而且这5分钟内烟雾和明火不能进入乘员舱。
2、旧国标中并没有托底碰撞测试,而新国标要求必须对底盘进行三次碰撞测试。
众所周知,现在的动力电池一般都会位于车辆底部,是很容易刮擦、托底和碰撞的。
新国标要求撞击头以150J的能量撞击动力电池的底部三次,撞击力度相当于9mm子弹的破坏力。撞击三次之后,动力电池不能出现泄漏、破裂、起火和爆炸等问题。
这就要求车企在动力电池的底部进行加强,要么是结构上的强化,要么在电池底部加上装甲。
3、新国标要求动力电池在进行300次循环充放电后,进行针刺、短路测试时不起火、不爆炸。
以CLTC纯电续航里程500km的纯电车型为例,300次循环充放电所对应的累计行驶里程就是15万公里,大多数家庭想要跑到15万公里,起码也要8-10年的时间甚至更多,新增的这个要求十分贴合用户的实际用车场景。
这么来看的话,在新国标的硬性要求下,零起火、零爆炸将不再是车企的宣传口号,而是行业的基本底线!
目前来看,很多车企或很多车型的动力电池已经提前满足新国标的要求了,比如理想汽车和岚图FREE+等。最后,对于动力电池新国标,您有什么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