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皮卡市场还在为进城限制、年检频次争论不休时,中国车企早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战场。7月皮卡出口占比飙升至56%,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字背后是比亚迪出口暴涨1783%与国内销量萎缩的极端反差。究竟是政策倒逼还是战略选择?中国皮卡的全球化生存战已悄然打响。
出口成救命稻草:56%占比背后的政策困局
国内皮卡市场正陷入“政策挤压”与“市场突围”的双重博弈。7月皮卡出口量达2.3万辆,占总销量56%,这一数据折射出车企的无奈选择:限行政策持续收紧,而拉美、东南亚等市场却敞开怀抱。比亚迪的案例尤为典型——其国内皮卡销量下滑,但出口同比激增1783%,地缘经济布局已超越产品力成为首要考量。
乘联会数据显示,1-7月皮卡累计出口占比达55%,上汽大通等车企甚至实现100%出口。这种极端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国内市场被政策束缚,海外政策宽松市场自然成为车企的“避风港”。
两种出海路径:混动先锋VS传统霸主
中国车企的出海策略呈现鲜明分野。奇瑞HIMLA模式代表激进派:专供拉美的混动皮卡未上市先出口,瞄准当地新能源免税政策空白;长城炮则延续燃油车性能升级路线,以3.0TV6发动机对标福特Ranger,在成熟市场硬碰硬。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线差异。江淮悍途PHEV搭载超级电混架构,长安猎手K50全球首配华为HMS系统,这些创新在东南亚电力短缺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而传统霸主长城仍依靠燃油车守住基本盘,形成“新能源攻海外,燃油车守国内”的二元格局。
新能源与出口的双重突围
成都车展成为观察行业转型的绝佳窗口。雷达地平线PHEV、江淮悍途PHEV等新品密集亮相,推动新能源皮卡渗透率突破9%临界点。1-7月新能源皮卡销量增长702%,其中55%用于出口,揭示出“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底层逻辑。
国内电动化受限于充电基建,但混动技术完美适配东南亚市场。吉利雷达CEO凌世权透露,新能源皮卡渗透率达9%后将进入红海竞争,这解释了为何比亚迪、奇瑞等车企选择“未售先出”的激进策略。
生存法则重构:从“内卷”到“外拓”
当出口占比超50%成为常态,中国车企已摸索出三条生存法则:政策套利(如抢占拉美免税窗口)、技术降维(用成熟混动冲击燃油市场)、生态捆绑(华为HMS构建软硬件壁垒)。上汽大通星栈平台、长安华为智能系统等案例,证明软实力正成为出海新筹码。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判断正在应验:电动化极大促进皮卡乘用化发展。但短期看,政策解禁与基建配套仍需时间,中国皮卡的全球化生存已无退路。这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战役,或许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