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油到电动:交通工具的时代变迁

#美女#

燃油车的黄昏,还是新时代的黎明?

前几天在商场停车场,有位大哥围着我的电动车转了两圈,突然抬头问:“这车充电快吗?我那台油车现在卖二手亏了八万。”他开的还是三年前加价买的合资SUV。这种对话最近越来越常见,就像十年前人们讨论该不该把诺基亚换成智能手机。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这个数字在2020年还只有5.8%。曾经需要排队保养的合资4S店,现在工作日展厅比图书馆还安静。有位广本销售在抖音晒出值班日记:一天接待三组客户,两组问有没有混动,一组直接比较比亚迪的配置表。

从燃油到电动:交通工具的时代变迁-有驾

但要说燃油车马上消失,就像当年说智能机会彻底取代相机一样武断。朋友上个月刚提了台越野油车,准备自驾西藏。他说在海拔五千米的无人区,加油站比充电桩好找得多。某些使用场景下,燃油车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像专业摄影师还在用单反,智能手机再强大也取代不了专业设备。

真正有趣的是传统车企的转型。大众去年宣布投入520亿欧元研发电动车,丰田章男最近也改口说“电动车是未来”。就连以发动机技术闻名的本田,也在广州车展发布了全新电动子品牌。这些动作让人想起当年的柯达——最早发明数码相机,却因留恋胶卷利润而错失转型时机。

从燃油到电动:交通工具的时代变迁-有驾

身边的变化更值得玩味。小区物业说今年申请安装充电桩的业主同比增长了三倍。单位停车场开始出现充电车位被油车占用引发的纠纷。网约车司机算账最实在:“开电车每天成本省八十,一个月多赚两千,这笔账谁都会算。”

或许我们不该用“取代”这样对立的词。城市通勤的新能源车和越野穿越的燃油车,快充站和加油站,完全可以长期共存。就像现在既有人用电子支付,也有人坚持带现金。重点是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让市场决定技术路线。

从燃油到电动:交通工具的时代变迁-有驾

站在2024年这个节点回头看,汽车正在经历手机走过的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交通工具到移动终端。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会有争议,但谁又能阻止时代向前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