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刚流行起手机能收交通违章短信,身边开车的朋友互相打趣,“你今天收条‘蓝色的’,我明天收条‘红色的’。”大多数开车人第一次收到那种短信,都有点慌张。前几秒怀疑是不是骗子,过完两分钟,心就沉了下去——“完了,这回是真拍上了。”
前阵子去修车厂换空气滤芯,抽空瞎聊到这事。老魏师傅晃着脑袋,边擦手边嘟囔:“说快能5分钟,慢的三四天。看你在哪儿开车呗!”其实,大多数城市的主道、环线,新换上的那批“海燕系统”,连他那个老手机都能赶上最快的提醒,师傅戏称那玩意儿是“拍你没商量”。反正师傅自己说上回被抓拍高速欠费,10分钟就收到了条短信。可那会他刚下高速、人车还擦着热气,“真是追得紧!”
说实话,群里车友一开始都信“只要7天没信儿就安全了”那一说,有人还编顺口溜,“过了七天没动静,钱包安全没意见。”但后来我一邻居小林,年检那会傻了眼,一查猛冒出三个月前外地的两单违章,还是超速加压线变道。追问起来才发现,有些偏远地段,不是系统慢就是人工审核跟不上,短信慢半拍,结果成了“回头账”,让车主一身冷汗。今年听说有些地方高速刚换了新设备,短信都快到“秒到”了。不过师傅说得也对,那些老旧摄像头,过了半个月才发信儿也见怪不怪。
那天帮老马查违章的时候顺带琢磨了下,短信其实说白了只是图方便。你要换了手机号不通知交警,或者压根儿没登记新号码,哪来的短信?反正交管12123那个APP,用习惯了半年查两回,竟然还真有几单短信没收到。去年东北一对表兄弟,在群里对赌谁先收到异地违章短信,结果俩人都输了——一单愣是拖到换驾照才发现。气得发毒誓再也不信什么“短信为主”。
其实误区还多。有人钻空子,一心等短信,结果错过了补办日期。这就像车主老林头,驻村路上被抓超速,那边摄像头是三年前的老物件,到下个月才发短信,结果他年审前一天还有胆把车拿出去溜达。销售小葛给我讲,老家小县城一到雨天就死机的摄像头,误传被拍五次都没信儿,真要查年检才傻眼。毕竟有些违章,尤其那种比较严重的,人工和机器一起上阵,处理起来可真是眼都不眨。
你说罚单现场递手的,跟这电子眼有啥大不一样?经历过的都明白,被警察叔叔当场递上单子,气氛一下子就紧绷,15天内老老实实缴罚款,不然滞纳金累得快,别想蒙混过关。反倒是摄像头抓的,东一单西一单,有人图省心年底一起处理,但车群里早有人现身说法——分儿扣得多,驾照休息得也快。用群里卖保险那哥们口头禅说:“年底抱团处理,年审哭天喊地。”也不算夸张。
坊间还流传个野史,06年那会,北京某圈有批摄像头坏了几个月,后来直接补刀一波发了整整一抽屉罚单,有人说那次直接拖垮几个老司机的分数。前几年上海那头分析统计,市内主要路口新换设备后,违章短信的到达率直接干到99%。说白了,靠赌运气,迟早得进坑。
听律师朋友说,程序上路政要在10日内审核,3天内公示,那也是讲理讲规矩,但碰上某些省份还用老系统,啥都慢半拍。其实主动权还得靠自己:不查不问,到年审才出岔子,吃亏的都是自个。
还有个小插曲。有次跟做拖车的二愣子哥聊天,他讲,去年拉台报废皇冠,车主说这车俩月没怎么开,结果一查后台,压根儿那两个月都在外地违章,短信一条都没收着。打了客服才明白,原来旧号一直没更新。新鲜事儿年年都有,路况各地有差,谁开车还没碰过冤枉事。一哥们儿费尽心思研究清楚了短信时间,最后还能被卡在系统更新慢的区里。谁也没法保证百分百稳妥。
至于什么人不用怕违章短信,其实真没那么玄乎。师傅常说该查还是得查,尤其进进出出、省里省外的,半年查一回都嫌少,免得到年检厅临场丢人。车群里头调侃,靠手机短信过日子,钱包能鼓几天?说白了,真想图个心安,不如隔三岔五自己瞧瞧后台,给自己省点烦心事。
顺带一提,本地去年升级那批摄像头还带了夜视红外,说能连夜抓拍行人乱穿马路,效率比老款高出一截。隔壁老齐上个月夜里骑电驴冲黄灯,也收到了“智能提醒”,只不过那提醒最后还是让他头痛半天——罚款短信发错了对象。你说这系统新不新鲜?
有空修车、喝茶的时候,师傅和朋友们总拿“短信来没来”调侃着玩。可有时候,真别琢磨着省这点功夫,万一走漏风声,恐怕连下次聚会都得被嘲笑半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