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汽修大神们,你们看到这个新闻了吗?广东民生频道DV现场报道了一起新能源车补胎引起的纠纷。佛山南海的张先生最近遇上了烦心事,他的新能源车开进当地一轮胎店补胎,结果维修工操作千斤顶时,直接把电池包顶穿了一个洞!
起初店家爽快承诺担责,可当4S店检测报告出来,光电池更换费就要七八万,还不包括工时费,店家瞬间改口抵赖,以“车主当时没报警”备案为由拒绝认账。
因双方最终无法协商调解,目前车主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块电池顶两年工资,新能源车补胎已成汽修行业高危项目!补胎30元,赔偿七八万,这笔账谁亏得起?
业内同行都清楚,新能源车底盘平铺着电池组,像块巨型巧克力镶嵌在车身底部。传统燃油车顶千斤顶的位置,放在新能源车上往往就是电池包的要害。
用常规手法顶起车辆时,稍有不慎就会让电池组遭受致命损伤。更棘手的是,这种损伤可能当场看不出异常,等车辆后续出现故障时,维修厂往往面临责任认定的难题。
千斤顶顶起的不只是车,更是数万元风险
维修新能源车,举升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风险等级。业内老手都明白,每款新能源车的底盘结构、电池布局、举升点位置都不相同,操作前务必看清楚,严禁顶压电池包!任何对电池外壳的挤压都可能引发内部结构损伤,导致天价维修费。再有就是要使用专业举升垫块,普通千斤顶接触面太小,极易造成电池包局部受力。
面对新能源车补胎项目,不少维修厂老板陷入两难。补个胎30元,赔个电池七八万,相当于要白补2600条轮胎,才够赔一次!有师傅调侃:“这简直是在炸弹旁边做针线活。”
但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完全拒绝这类业务也不现实。目前行业已经开始探索解决方案,比如采购新能源车专用举升设备和防护垫,降低操作风险,让员工系统学习新能源车底盘结构知识,告别凭经验操作!根据风险等级适当提高新能源车补胎定价,优质服务理应有相应回报,购买专项商业责任险,为意外事故托底等等。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民法典》第1191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这意味着一旦出事,修理店老板是第一责任人,如果修理工存在重大过失,老板接着还可以对你进行追偿哟。
新能源维修时代,变则通通则久
新能源车普及浪潮下,汽修行业正面临技术转型的阵痛期。以前的经验可能变成今天的风险,曾经的小修小补可能引发天价赔偿。这位在佛山惹出七八万赔偿的同行,此刻想必追悔莫及。
技术迭代不会等待任何人。要么升级知识储备,配备专业工具,合理定价对冲风险。要么明确拒绝业务,规避未知风险。最危险的,莫过于用老经验处理新问题,最后落得个“补胎30,赔偿8万”的结局。
毕竟,我们的千斤顶,顶起的是客户的爱车,更是店铺的招牌和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