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上海车展刚落下帷幕,站在临走前的展台边,我不禁陷入思考——这届车展真的变了。曾几何时,BBA的展台前人山人海,如今却静悄悄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能源车水泄不通的参观队伍。走马观花看了七天,我挑选了7款最具代表性的重磅新车,与各位分享我的直观感受。
说真的,这届车展新车无数,但"匠心"二字却越来越少见。批量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让不少新车"撞脸"严重,泯然众人矣...唯有两款车依然坚持着造车人的初心,让我眼前一亮。
仰望U8:自主品牌的"野心之作"
109.8万的预售价直接刷新了国产车天花板,有人骂贵,有人抢着买。看到展台那水泄不通的人流,我差点没挤进去!
"这不是简单的卖车,而是比亚迪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品牌,也能做出百万级产品"
浮水模式、原地掉头、爆胎急驰...这些"黑科技"早已在网上刷屏。实车看下来,外观虽然方正硬朗,但细节处理相当到位。跟国外那些老派越野车不同,U8更注重科技感的展现——车顶探测系统、D柱LED灯带、星际感十足的灯组设计,都在传达着"我不是普通的硬派越野"的信息。
坐进车里,那份精致程度确实对得起百万级售价。几乎肉眼可见的是,比亚迪把它所有的"看家本领"都塞进了这台车,包括云辇-P液压车身控制和易四方四轮独立控制系统。
劳斯莱斯闪灵:奢侈品与电气化的完美融合
575万的起售价放在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天文数字,但对劳斯莱斯来说,这只是个"入门款"。作为劳斯莱斯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闪灵的登场意义非凡。
展台上,那辆亮粉色的闪灵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风阻系数仅0.25,是劳斯莱斯有史以来空气动力学表现最佳的车型。但对我而言,最震撼的是打开车门后看到的星光车门内饰板——这是劳斯莱斯首次将星空顶的设计元素延伸到车门上。
这不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件移动的艺术品。劳斯莱斯证明了,电动化并不意味着奢华感的丧失,反而可以成为展现匠心的新舞台。
小鹏G6:最会找差距的国产车?
说实话,小鹏G6让我想起那句"你永远可以相信小鹏的查差距能力"。这台车明显是冲着Model Y去的,定位、尺寸几乎一模一样。
但当我走近细看,发现G6在很多细节上确实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听上去很高大上,实际体验如何,还需上市后才知道。
"卷"是小鹏的必修课,但如何卷出个性,可能才是小鹏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比亚迪海鸥:7.88万起,老王的"干翻五菱"计划
站在海鸥旁边,我不禁笑了——比亚迪终于忍不住要去五菱的地盘上掰手腕了。7.88万的预售价几乎是在宣战,而海鸥那紧凑可爱的外形,更是直指年轻女性市场。
试着坐进驾驶舱,3780mm的车身长度虽小,但内部空间规划相当合理。比亚迪把海洋系列的设计元素都浓缩进了这台小车,风格统一又不失个性。如果真能跑到400公里续航,那在小型电动车市场,海鸥绝对是个搅局者。
保时捷新款卡宴:老树新芽,内饰是最大亮点
卡宴作为保时捷的销量冠军,中期改款自然备受关注。外观变化不大,但内饰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首次引入创新的保时捷驾驶者体验,三屏联动的设计相当科技感。
个人最喜欢的是那个12.6英寸的悬浮式曲面仪表屏,灵感来自Taycan,驾驶时的视觉体验极佳。动力系统全面升级,入门版本都有354马力,已经不低了,而最强的Turbo GT版本更是达到了660马力,堪称"公路坦克"。
全新奔驰GLC L:加长不加价的"良心之作"
国产长轴距版的GLC L可能是本届车展上不那么起眼但实际挺良心的产品。加长了轴距,增加了三排七座的选项,却基本维持了原有的价格区间,这在当前环境下实属难得。
坐到第三排体验了一下,虽然空间不算奢侈,但对短途代步绝对够用。全系搭载48V轻混系统的2.0T发动机,在动力和经济性上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
在豪华品牌纷纷涨价的今天,奔驰这样的"加量不加价"策略,值得称赞。
魏牌全新蓝山:国产高端SUV的又一力作
老实说,走到魏牌展台时我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又一台中大型SUV,又一套所谓的黑科技。但不得不承认,蓝山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下了功夫。
Hi4动力系统、全场景NOA智能驾驶、Coffee AI Sound音响...配置单看起来很诱人。29.98万的起售价倒是挺有竞争力,但这个价位的选择太多了,能否突出重围还得看上市后的实际表现。
回顾这届上海车展,我感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多数新车都在追求"卷"——卷配置、卷性价比、卷智能化,但往往忽略了产品的灵魂和个性。
唯有仰望U8和劳斯莱斯闪灵,一个代表着中国品牌的雄心壮志,一个展示着百年老店的工艺传承,在匠心缺失的车展上熠熠生辉。它们提醒我们,汽车不仅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更应该是凝聚创造力与工匠精神的艺术品。
你觉得哪款新车最值得期待?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