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

我一边在工作群里刷着新上市的智己LS6价格,一边心里打了个问号。这个价格区间(19.79~26.99万,估算,体感偏中等偏上)在豪华增程SUV里算是撑得过的线,但重点还是那个450公里纯电续航——这个数据我估算是靠市场上少数几个品牌的样本,毕竟样本少,不能太信为绝对真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了次之前拍的车模,突然再次被它的设计吸引。这次静态体验让我更懂,怎么一台车的细节决定了你是不是愿意掏钱。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有驾

记得上次试驾时,那个开门按钮位置改动让我困惑了很久。就是那个靠近前车门边的开门拉手位置——看似微不足道,但改变后整车的视觉平衡感变了。设计师可能试图追求简洁的美学,但实际上——我觉得实际开门操作还是会受到影响。你们平时开车,惯那种抓把的感觉,难道不存在优先考虑实用性的偏顿?我猜设计师可能是在追求视觉一体性,为什么不把按钮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会不会更适合大部分人惯?不过我又想到,要是开门按钮太突出,可能会影响车身线条的流畅。哎,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得承认,这也是设计和实用的博弈。

对比另外两款车——比如说几款同价位的纯电SUV,实际操作差别很明显。这个比喻你能懂么?就像你买厨房刀刀刃的设计,要用很久,刀片的握手感和切割效率差别巨大。智己LS6的那个电门区域设计就让我觉得,还可以再优化——其实我觉得不止我注意到,同行出来的试驾后,也有人反映过。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点:为什么大部分车的扶手箱还保持那么传统?跟装个冰箱似的,堆宽敞到爆,好像谁都觉得储物是硬指标。但实际上,储物跟冰箱之间,有点冲突。你装个毛巾、手机和钥匙都不及冰箱那块冰块的冷,似乎变成了放冰箱的神器,而储物就变了味——空间变小了。新LS6的扶手箱做了个夹板,能隔出两层,刚好适应这个趋势。其实生活中不就这个样子么?要便利,更要细节。之前拍照时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扶手箱里藏了个天窗形状的开口设计,装饰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妥协,我一开始没多注意,以为单纯为了好看。结果想想,这是个提升体验的点。你觉得呢?这些设计上的偏差其实也是个折中。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多品牌多车型试出来,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续航能干到这个程度的增程SUV,其实现在市场上不多。不是我盲猜,很多车充其量也就300-350公里续航,450公里(估算,非官方)确实少见。这又让我突然觉得:是否这套增程系统的技术难度,有点大?还是技术门槛高到没那么多厂能做?反正我感觉,能真正做到450公里,可能要耗费不少研发和供应链的精力。

对比一下,要是我问你平常都怎么用车,我自己觉着:城市代步,最怕的就是续航焦虑。日常单程20公里,充一次电够用,但如果偶尔周末出去玩,衔接那一大段高速,那就一定要长续航。想想,一台车如果能保证一周,甚至一周多充一次油/电,挺舒服,是吧?它解决了我怕充电麻烦的问题。

这个思路也让我纠结——长续航是不是反而成为选择门槛之一?我知道,很多朋友还是偏爱纯电,觉得不用加油便捷,甚至惯了。可现实是,纯电的续航极限其实也在不断突破,但成本和安全性始终是个考验。相比之下,增程的策略,似乎说白了,就是给焦虑一个缓冲,让你留个后手。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有驾

这个450公里续航是不是有点虚呢?我估算,如果平均每公里耗费的能量算1.2度(纯粹生活随意估的,省点力气),那么一辆车每百公里就得用掉大概12度电(电价估算0.6元/度,约7.2元/百公里),在充满66度和82度电池的情况下,续航成本其实也不算高(也就是快5块钱左右)。如果跳到每升7元,可能烧油的成本就要比纯电高出不少。你看,实际用起来,油钱、充电费的成本差异,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

我还在想,产品的配置差异上,空悬底盘、后轮转向和辅助驾驶这些硬核配置,是不是都变成了标配或应配了?虽然我没有试过非空悬版本,但从行驶体验看,空悬能带来更好的平顺感——尤其是刹车平稳,过弯更稳。这点我以前也没怎么在意,毕竟平时用车追求的还是平顺+安全。可你试过,没有空悬的车,在高速转弯时侧倾会明显增加,那种感受,真的是看得见的不同。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有驾

车上那块英伟达Thor芯片的辅助驾驶部分,听说是潜在的升级项。从技术角度看,更高算力意味着更聪明的辅助,但我有个疑问:如果这个芯片升级了,自动驾驶的体验会变得更好还是只会更复杂?我想,没有人喜欢反应慢的辅助吧。

说了这么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后续的配件和软件升级,是不是也会影响这个车的价值?毕竟科技在瞬间更新,买的车能不能用个几年都得打个问号。

你们觉得,像我这样的小细节——驾驶时手感、座椅的可能性——会不会也藏着潜在的差异?其实这些,就是平凡日子里的触摸点,但大部分人在意的,只是能不能满足长远用车而已吧。

新一代智己LS6正式上市,价格适中续航却遥遥领先,成为25万内唯一450公里纯电续航的增程SUV,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和高配置的双重需求-有驾

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设计、技术、用料,终归跟生活细节有关。这个车,可能会影你我的或者至少能陪你提下我刚刚看的那个车,值不值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