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N7高阶智驾首秀,16万级合资车主的春天来了?
广州三月的天气,早晚还带点湿冷。那天赶去长隆参加东风日产“NI好——最家技术发布会”,一进场馆就被气氛感染了。新能源、智能化这些词儿现在说得多,但现场感受那种新鲜劲儿,还是不一样。记得刚入行那会儿,身边人聊起日系车,无非是省油、皮实、空间大,很少有人把“智能”跟它们挂钩。但这次N7出来后,不少老铁都在群里问我:“日产这回玩真的?”
先说个插曲,小米SU7 Ultra上市火爆时,东风日产官博发了条致敬微博,还专门提到纽博格林赛道和GT-R。我看评论区里不少人调侃,说电动时代终于轮到传统合资品牌出招了。这种互相点赞的氛围,在卷配置卷价格的大环境下,其实挺难得。有些事只有真正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过的人才懂,那就是彼此尊重,也是一种对变革的期待。
再拉回正题,这次发布会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那个全新的“GLOCAL”开发模式,说白了就是全球+本地化结合,把平台、三电系统、智驾和座舱全部打通成一个架构体系——天演架构。我之前修过朋友家的轩逸,对比下来,这套东西已经不是简单升级那么回事,而是彻底换代。比如动力部分,以前大家吐槽日系混动没激情,现在纯电驱动加上全栈自研电子控制,一脚下去响应很快,没有拖泥带水。
而真正让圈子炸锅的是N7要全球首发的一段式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基于Momenta 5.0)。有几个搞自动驾驶算法的小伙伴私信我,说这玩意最大变化是从感知决策到执行全部用AI模型串起来,中间环节更短,所以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体验能做到很拟人。这话外行听着玄乎,我举个身边例子:去年国庆开老爸的SUV跑高速进匝道,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并线,那台车辅助系统反应慢半拍,有点尴尬。而N7据说可以精准判断时机平顺切入主路,而且遇见货车、大巴也会主动调整距离,不像以前那些生硬制动或乱闪灯。
另外一个细节,是他们在高速NOA刹停能力上的突破——130km/h紧急刹停。这事我特意问了一位做工况的数据工程师,他说市面上很多同级别车型标称支持高阶智驾,但真碰上极限状况,比如突然出现障碍物,大多数只能60-80km/h安全刹停,再快就靠司机自己反应了。所以这个提升对经常跑长途或者习惯超速巡航的人就是多了一层保险。
停车也是很多新手头疼的问题,我老婆每次逛商场都要提前查停车位宽窄。有一次她开我们家旧轿车倒库,因为两侧都是大SUV,被夹中间出不来,只能喊保安帮忙指挥。听完发布会上介绍的新泊车功能,她第一个问题就是:“机械立体库也能自动进去?”官方答复确实支持极限窄位和断头路,还有离车自动泊入和记忆代客泊车功能,对于小区地下室或者公司楼下常用固定位置特别友好。不用再忍受狭小空间挪来挪去,一键搞定,对女生尤其友好。
至于安全性方面,他们把AEB鬼探头场景数据亮出来:60km/h实现安全刹停,比不少竞品强太多。我有亲戚去年因为盲区冲出的小孩追球导致事故,从此对城市道路突发情况格外敏感。如果这种主动安全介入真的靠谱,那对于每天接送娃上下学或者市区通勤的人是妥妥地加分项。不止一次听老司机们念叨一句话,“命比什么都值钱”,技术投入最终还是落脚在人心安稳这一块。
聊回价格,今年新能源市场内卷成啥样不用赘述。一辆合资品牌16-18万元预售,全系标配高阶智驾,你搁两年前谁敢想?以前总觉得买日产品牌图省心耐用,如今居然还能享受到一线自主才有的新潮科技。而且据传售后维保依然走原厂渠道,对于懒癌患者简直福音。我隔壁邻居最近换二手纯电,就因为怕小厂售后掉链子犹豫半天,如果同价位给他选个服务网点密集又不用担心零部件等半年以上的大品牌,大概率不会纠结太久。
还有一点圈内人才注意的小细节,新平台上线往往意味着软件OTA能力增强,也就是说以后买回来还能持续升级优化,不像过去机械结构定型死板。从我的角度看,这类可成长型产品对于年轻用户吸引力很强,比如APP更新推送地图、新增语音助手技能之类,都不用专门跑4S店刷机,有需求直接在线操作,非常贴近现在互联网生活方式。全栈自研让车辆适配中国复杂交通环境更灵活,比照搬海外方案来的更接地气,这是很多早期进口/CKD车型没法解决的问题,也是国产团队厚积薄发后的成果体现吧。
讲真,每当看到朋友圈晒提新款新能源照片,总有人留言关心续航虚标、电池衰减、高温低温表现等等现实问题。不过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东风日产这波主要押宝在智能体验和使用便利性,而不是单纯堆参数。如果你恰巧属于预算有限但又想尝鲜高阶智驾、不愿为黑科技交溢价税,同时希望兼顾可靠性的务实派,可以关注一下四月份即将开启预售的N7。当然啦,每个人购车标准不同,有人注重操控,有人在乎舒适,还有像我这样懒得折腾只求安心开的,也许答案各异,但至少选择越来越丰富,这算是咱们消费者最大的底气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