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里程焦虑!五款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来了,续航怪兽横空出世!

相信不少开过或者打算买纯电动车的朋友,心里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个疙瘩,那就是“里程焦虑”。

这个词听着挺专业,说白了就是开车时总忍不住盯着那个续航里程的数字,生怕开着开着就趴窝在半路上,尤其是一到逢年过节,想开着电动车回趟老家或者出远门旅个游,那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

高速服务区里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龙,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无奈场景,都快成了电动车主们节假日出行的“保留节目”。

告别里程焦虑!五款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来了,续航怪兽横空出世!-有驾

很多人因此觉得,电动车也就是在城里上下班代步还行,一旦要跨省跑长途,还是得靠咱的燃油车才踏实。

但现在,情况真的不一样了,可以说,那个让无数人头疼的时代,正在被飞速发展的技术彻底翻篇。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电池和充电技术的集中爆发。

过去我们觉得纯电动车续航能有个四五百公里就算不错了,可如今,续航里程突破七百公里大关的车型,已经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品,而是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实实在在买到的量产车。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增加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动车的出行逻辑。

七百多公里的续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北京出发,一口气开到河南郑州甚至更远,中间完全不用停下来充电。

这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像开油车一样,规划一场说走就走的跨省旅行,而不用再把“找充电桩”作为路线规划的第一要务。

这背后,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中国品牌在这场技术革新中,扮演了绝对的主角。

咱们先来看看咱们国家自己的选手,是如何在这场竞赛中崭露头角的。

首先要提的,就是比亚迪汉EV。

告别里程焦虑!五款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来了,续航怪兽横空出世!-有驾

很多人对比亚迪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它是个销量冠军,但它的强大,是建立在实打实的技术根基之上的。

汉EV的核心武器,就是它搭载的“刀片电池”。

这个“刀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以前的电池包,就像一个装着很多圆柱形电池的盒子,电池和电池之间有很多空隙,既浪费空间,结构上也不够稳定。

而比亚迪的工程师想了个办法,把电芯做成了又长又薄的“刀片”形状,然后像书架上的书一样,紧密地插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样大的地方能装下更多的电,续航里程自然就上去了,达到了惊人的715公里。

二是安全性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结构特殊,这种电池非常坚固,就算用钢针去刺穿它,它也不会像传统电池那样剧烈燃烧或爆炸,极大地提升了行车安全。

所以,比亚迪汉EV给出的,不只是一个漂亮的续航数字,更是一份关于安全和技术的郑重承诺,它让三十万级别的国产轿车,在续航、安全和设计上,都有了和国际一线品牌正面叫板的底气。

如果说比亚迪是稳扎稳打的技术宗师,那么另一位国产新锐——极氪001,则更像一个浑身都是前沿科技的“技术极客”。

它的续航里程达到了732公里,这得益于宁德时代最新的麒麟电池技术,这项技术在电池内部结构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能量密度更高。

但极氪001更让人兴奋的,是它带来的“全域800V高压系统”。

告别里程焦虑!五款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来了,续航怪兽横空出世!-有驾

这个“800V”又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它就好比是把给汽车充电的“水管”加粗了一倍,电流通过的速度自然就快得多了。

反映到实际使用中,就是“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56公里”的惊人效率。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使用习惯的进步。

过去我们总觉得充电慢,现在你只需要去服务区上个厕所、买杯咖啡的功夫,你的车就已经补充了足够从上海开到南京的电量。

这种“即插即走”的体验,让电动车的补能效率无限接近于燃油车加油,从根本上瓦解了用户的充电焦虑。

当然,面对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国际巨头们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这场竞赛之所以精彩,就在于高手间的相互过招。

比如电动车领域的“老大哥”特斯拉,它的Model S Plaid车型,虽然续航数字660公里看起来不是最高的,但要知道,这是在美国环保署(EPA)标准下测得的,这个标准比我们国内的CLTC标准要严格得多,含金量十足。

特斯拉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对整车能耗的极致控制,通过优秀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高效的电控系统,把每一度电都用到了极致。

再加上它遍布全球的超级充电网络,15分钟就能补充300公里的续航,使得它在性能和续航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告别里程焦虑!五款超长续航新能源车来了,续航怪兽横空出世!-有驾

而来自德国的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则用EQS车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奔驰做电动车,自然要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

EQS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那个像弓一样的车身造型,这种设计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它创造了量产车中低至0.20的惊人风阻系数。

风阻越低,车子开起来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小,也就越省电。

所以,靠着这个优势,再加上一块大容量电池,EQS轻松实现了720公里的续航。

同时,奔驰没有忘记自己的豪华本色,车内那块贯穿整个中控台的超大三联屏,以及堪比飞机头等舱的后排座椅,都在告诉人们,未来的电动出行,不仅要跑得远,更要坐得舒适、有格调。

此外,还有一家来自美国的造车新势力Lucid,它推出的Air车型更是以832公里的EPA续航震惊了整个行业,至今仍是量产电动车的续航纪录保持者。

它靠的是更先进的900V高压平台和对电能效率近乎偏执的追求,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技术标杆,展示了纯电续航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综合来看,我们今天能够告别里程焦虑,并不是靠某一家企业或者某一项技术的单点突破,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技术革命。

首先是电池本身的技术进步,从结构创新到材料升级,让电池变得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

其次是充电技术的“升维”,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从根本上解决了充电慢的痛点。

最后,是整车能效的提升,车企们通过优化设计、降低风阻、改进电控系统等方式,想尽办法让车子变得更省电。

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赛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以比亚迪、极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已经从过去的追随者,成长为能够与国际巨头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超越的引领者。

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胜利,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即将享受到的技术红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