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QS搭载全固态电池实测续航突破1120公里,高温测试轻松过关,直接碾压传统燃油车。
这可不是科幻片,而是真实发生的行业巨变。
北京卫蓝新能源去年就投产了全球首条2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比亚迪的60Ah固态电池也通过了针刺和高温冲击认证。
固态技术一落地,电车立马脱胎换骨。
冬天掉电? 长途焦虑? 固态电池搭配800V高压平台,续航轻松破1000公里,跨省自驾毫无压力。
你再也不用盯着电量表开车了,加速随便踩。
安全更是质的飞跃,液态电解质一取消,热失控风险归零,针刺实验都不起火。
车主们再也不用担心“一烧整车”的新闻,电池真正成了“不怕烧”的硬骨头。
充电速度更夸张,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已经实现5分钟补400km续航。
等固态普及,充电效率直接对标加油,排队等桩的日子到头了。
这种性能碾压,让纯电车从“将就用”变成“全面香”,彻底终结燃油车的统治地位。
油车那点续航和成本优势,在固态面前全成了笑话。
插混和增程车可就尴尬了,它们本是纯电不成熟时的“妥协方案”。
靠着“能加油”的卖点火了一阵,但本质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现在增程销量直线下滑,1月批发量才7.3万辆,同比暴跌11.3%,被插混甩开四倍差距。
消费者用脚投票,说明市场风向变了。
增程车在高速上能耗比插混高出15-20%,系统复杂还推高保养成本。
开起来总有“割裂感”,发动机和电机切换时顿挫明显。
高端增程如理想汽车,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撑场面,但固态一来,这些花活不管用了。
30万的车比不过奔驰S级? 现在连续航都被秒杀。
插混车也好不到哪去,主打低端市场,七八万能买到,但技术太复杂。
发动机和电机得协同工作,响应延迟明显,高端用户根本不买账。
成本上,增程车比插混贵1.2倍以上,电池和增程器双系统压不住价。
低端用户只图实惠,谁愿意为“长续航”多掏钱?
固态电池量产后,这些痛点全解决,插混增程的“中间态”瞬间多余。
就像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优势全变鸡肋。
壳牌已经行动,计划2025年前关掉全球1000座加油站,腾资源搞充电网络。
国内油站也在悄悄退出商圈,转型“油电兼容”。
石油体系正让位给高压充电和储能网络,写字楼小区全面铺电桩。
停车就能补能,分散式补能成新常态。
加油站萎缩是必然,油车少了客流量锐减,基建格局彻底洗牌。
从集中加油到分布式充电,能源革命就这么硬核。
车企们也没闲着,丰田奇瑞都在押注固态电池产业化。
比亚迪计划2027年把固态电池装上王朝高端车,直接改写游戏规则。
固态初期成本高,先用在高端车型,但技术成熟后必然下探。
混动车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消费者现在买车得冷静,别被过渡技术忽悠,等等党永远不亏。
市场已经给出答案,数据不会说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