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4年话题性最高的新能源车,小米SU7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车型(参数详询)。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它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近14万的销量。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3作为纯电车型中的佼佼者,也取得了超过17万辆的销量。接下来,我们将以小米SU7 2024款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Pro版与特斯拉Model 3 2025款后轮驱动版为例,深入比较两款车的综合表现。
小米SU7的车头设计充满动感,大灯样式精致且极具精致之美,线条流露出强烈的运动气息。同时,小米SU7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保时捷Taycan的元素,于细节处可见Taycan的巧妙影子。
特斯拉Model 3的外观设计沿袭了老款车型的风格,依然采用简洁的设计元素。坚守传统设计语言的优势在于,能够增强车辆的辨识度。
在车尾设计上,小米SU7采用了独特的贯穿式尾灯,尽管市场上许多车型都采用了这一设计,但小米SU7的尾灯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同时,搭配极具动感的尾翼,整体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特斯拉Model 3车尾设计依旧秉持简约理念,与旧款车型相比并无显著变化。尽管如此,Model 3仍凭借这一设计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卓越的销售业绩。
SU7的车内则采用了大量软质材料包裹,显著提升了内饰的质感。值得一提的是,SU7并未舍弃仪表盘和空调实体按键,这与其他一些新能源车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许多新能源车在之前的趋势中取消了仪表盘和空调实体按键,引发了用户的诸多抱怨。SU7能够保留这两项设计,充分展示了小米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
在智能驾驶方面,SU7采用了广受欢迎的激光雷达方案,通过选装,可在城市与高速路段实现高级智能驾驶功能。对于一款指导价不超过25万元的纯电动C级车来说,这一配置无疑增强了其竞争力。
关于特斯拉Model 3的内饰设计,其“极简风”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消费者质疑特斯拉这些设计的初衷,是出于设计考虑,还是为了降低成本。其中包括屏幕换挡、方向盘按键转向灯等设计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特斯拉的设计理念究竟如何,消费者各执己见。
尽管特斯拉的内饰设计颇具争议,但其智能驾驶技术却是不容小觑的。搭载两颗HW 4.0芯片,特斯拉的辅助驾驶芯片算力高达720TOPS,再加上卓越的软件表现,让Model 3成为了纯视觉方案中智能驾驶体验最佳的车型之一。
相较于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具备不少优势。其提供的前排座椅加热、通风以及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还有车载空气净化器、10扬声器标准配置、67W手机充电和对外放电等实用配置,都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出色的用车体验。
小米SU7作为一款中大型车,在空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车身长度达到4997mm,轴距为3000mm,为乘客提供了宽敞的腿部空间。然而,由于独特的设计,其溜背造型可能对后排头部空间产生影响,消费者在选择时需注意此细节。
特斯拉Model 3的前排座椅配备了加热和通风功能,并且拥有方向盘记忆和后排液晶显示屏等实用配置。虽然其标配的9扬声器与市场上某些车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性能也并不差劲。
就空间而言,Model 3作为中型车,其轴距为2875mm,在同级别中表现尚佳。然而,若想与中大型车相抗衡,则略显不足。但值得一提的是,其682L的后备厢容积为用户提供了出色的装载能力,相较于小米SU7更胜一筹。
小米SU7在动力表现上搭载了94.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其CLTC纯电续航里程能够达到惊人的830km。以普通消费者一周工作五天,每日行驶60km的常规用车需求为例,满电状态下SU7能够满足消费者超过半个月的用车需求。
此外,SU7的最大功率达到220kW,马力高达299匹,最大扭矩为400牛·米,这些强大的动力参数让它在性能上表现出色,零百加速成绩仅需5.7秒,足以与售价五六十万的燃油车一较高下。
相较之下,特斯拉Model 3在百公里内的平均耗电量极低,仅为11.2kWh。然而,受限于电池容量仅达62.5kWh,其CLTC综合续航距离为634km。在动力表现上,Model 3配备了最大功率为194kW的电动机,拥有264匹马力和340牛·米的扭矩。尽管其零到百公里加速需要6.1秒,不及SU7,但日常使用中其性能表现仍十分出色。
特斯拉Model 3与小米SU7是纯电车市场的两位佼佼者,前者是市场老将,后者是新晋热门。消费者对其评价均相当正面。经过细致对比,我们发现小米SU7在续航、配置和动力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而特斯拉作为新能源品牌的标杆,凭借其口碑积累,也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