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

你说现在的车企,到底是在整活,还是在真正解决啥问题?每回有个新车发布,整个互联网像下了一场雨,啪啪一片响,结果一看内容——全是灯能亮了,屏能大了,椅子能3D打印了,连充电线都有专属小窝。这不,斯柯达Vision O一出来,又掀起了波澜,朋友圈都在迫不及待地发“极简”“旅行车”“纯电”的标签,仿佛谁不赶个潮流就out了。

但咱们先别冲动,抛开好看、好拍、数码味冲天这些虚火,咱拷问几个土得掉渣的槽点:旅行车在中国真的有市场吗?极简设计对普通老百姓有啥实际意义?电动车的本事撑得起梦想吗?还是妄想?

其实,咱翻翻这几年的销售榜就明白了,旅行车这玩意儿,在全球几个发达国家可能确实有文化基础、大环境支撑——人家自驾游是真普及,度假日子宽裕,家里猫狗孩子全一起上路。但在咱中国,旅行车从来没红过。之前明锐旅行撤了,速派旅行数据也真难看,你说老百姓缺那点空间吗?不,老百姓最缺的是舒坦、便宜还不愁修的小车,最好加油快、能装能跑。

咱们从不反感创新,尤其这种走在风口浪尖上的“极简”“纯电”。可你看,车厂现在比的不是谁的动力强、底盘稳,常常比的是谁的中控屏大,谁家的AI更会唠嗑,谁加的灯组花样新。极简这事儿,10个人看9个词儿,最后都变成了省料省工省心思,弄个一望无际的大屏幕、横贯式的通道,内饰就名正言顺地叫极简。说白了,你坐进去确实觉得顺眼,可开起来真比老款多点啥幸福感吗?还不是手机支架、纸抽、香薰还是得自己买。

再看纯电云里雾里的“未来十年内上市”,咱细品,是不是被画了个遥不可及的大饼?现在电动车最大焦虑是什么?跑长途还是两腿发抖,道路拥堵充电桩就像过年抢车票。电池技术日进斗金,可翻开大新闻动不动自燃、衰减、不耐冻。你说斯柯达Vision O要用新平台SSP,这牛不牛咱不能说死,毕竟PPT谁不会画?但最近几年谁家敢拍着胸脯说,电动车持久续航、冬天不掉电、大夏天充电桩不罢工?核心指标藏着不公布,就是明摆着还没想好咋说。

还有这些装点生活的“小聪明”—蓝牙音箱、冰箱、集成雨伞、磁吸无线充,你说真缺嘛?其实都是消费升级假象,正经会买的家庭,上得了高速都顾不上谁先给手机充、给音箱连上歌。制造这些花活,倒是挺符合如今互联网色彩的大潮,不就是都在卷新鲜,谁不怕落伍?然而用户真正关心的还是:这车能不能别出毛病?售后别糊弄我?一年一换电池我顶得住吗?售价出来能不能别跟房子首付似的出天价?

斯柯达Vision O有意思吗?有意思。它像是一台会AI唠嗑、能个性定制、啥都往极致凑的瑞士军刀小车。可你说刚需嘛,好像够得着的家用车群体,99%都追求耐造、大件不容易坏、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极少数人追“极简”“纯电”身份标签,那就剩下强烈的圈层优越感,“我不是开卡罗拉的那个我,是开新概念旅行车、带AI的未来人。”

而旅行车最大的幻觉就是,“真有了一辆,生活就会自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惜现实里,90%的车主周末油都懒得加,国庆下个高速都堵哭,周一还得挤地铁上班。再梦幻的数字座舱、再多的储物设计,都输给了“停车难、充电难、堵车苦”的城市生活。持续精神内耗,这不是买车能解的问题。

说到“纯电+极简+旅行”的三重暴击,其实有点像人在朋友圈晒旅行照,现实是家里沙发窝得更舒服。电动旅行车,大多成了媒体人与设计师们灵感的寄托。普通买车人,懂得多、考虑细,买账的却不多。大家都在等一个价格合理、能克服电池焦虑、空间跟SUV掰手腕的电动车旅行车,可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试验品。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斯柯达Vision O发布,旅行车标签刷屏,纯电焦虑依旧-有驾

循环利用理念当然值得鼓掌,环保材料、回收工艺,听起来就是高级。可真到了消费端,买家希望看到用这些方案之后,成本能不能分摊到售价里?耐不耐用?安全有保障吗?不是给发烧友或者企业做道德标兵的。而且“未来十年上市”这个话术,其实也是比较稳妥的——十年后,早就没有人追究说过哪些空话,市场变了说法也能随便改。

产品是好产品,设计是好设计,愿意为新东西付钱的永远是小圈子。大多数正经人买车最关心的永远是皮实、家用、费用低、坏了能修不坑人。汽车厂商的想象力,是不是应该在实用主义上扎点根?不是每个人都住在落地窗豪宅,周末开车去森林露营。大部分人只是需要一个安心、靠谱、别老给添堵的移动工具。

所以我现在一看这些概念车发布,就很像每年看的华服秀,看着过瘾,真穿上身谁受得了?最后还不是回去买件淘宝热销。等哪天,纯电旅行车能卖出跟国民家轿差不多的价,还敢拍着胸脯说,电池、耐用、维修冷暖自知,老铁们也不用天天看攻略、培训营、保姆级介绍,我相信,那才是真的“通向未来”。

你说极简设计,是不是意味着又减成本又能收智商税?还是我们开始觉得功能多、按键少就高级?技术变革后必须得有全新的审美打底吗?还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主权变强后,反而觉得实用、真诚才最有购买力?斯柯达这一套显然想踩着潮流与现实的混合点起跑,可惜现在的大环境是,电动车阳春白雪往往还真出不了好销量。大家的需求与梦想,永远有个鸿沟。卖方持续造梦,买方持续算计,这种赛道跑得久了,创新味越来越重,生活味却越来越淡。

我最希望,汽车公司有胆量给生活提案也能给烦恼解方;有本事让用户买单更能让后续舒服。不然哪怕AI唠嗑再开心,旅行车屁股再炫酷,最终也只能停留在各大发布会的灯光下,合照留影,再也见不到庙堂之外的江湖。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