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瞳的崛起与未来:从瞳代到品牌,暴利背后的变与不变

在这个以颜值为导向的时代,美妆领域始终保持着高度热度,涵盖了从整体脸部到五官各部的众多细分市场。近年来,随着韩系妆容的广泛流行以及疫情期间戴口罩对眼部妆容的特殊需求,美瞳这一产品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国内美瞳销售市场已突破100亿元大关。更为令人瞩目的是,过去五年间,中国彩瞳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500亿元,无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瞳市场。

韩剧热潮推动下的彩色隐形眼镜热销:

在美妆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之际,美瞳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亮点,这背后离不开疫情的影响。然而,美瞳的兴起并非偶然,其诞生与引进背后隐藏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谈及美瞳的起源,我们不得不追溯到隐形眼镜的发明。在1508年,达芬奇就已构思出将镜片直接置于眼球上的理念。历经数百年的研究与理论积累,终于在1887年,一位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首款玻璃隐形眼镜,这标志着隐形眼镜从概念到现实的跨越。然而,早期的隐形眼镜对角膜而言过于坚硬,经过多次改进,1938年科学家们又推出了更为柔软的全塑胶隐形眼镜。
1945年,科学家们发现了更为柔软的水凝胶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了透氧量更高的“硅水凝胶”材料。这一重要发现为隐形眼镜的革新奠定了基础。随后,美国知名眼镜公司“强生”获得了硅水凝胶的生产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隐形眼镜的生产中。在1987年,强生推出了新款隐形眼镜,其柔软透气、杂质更少的特点使得消费者们纷纷青睐。
随着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的普及与发展,强生公司进一步在无色隐形眼镜的基础上推出了彩色隐形眼镜,并命名为“美瞳彩色隐形眼镜”。然而,随着彩色隐形眼镜市场的不断壮大,美瞳逐渐成为了一个涵盖更多产品的统称。

那么,美瞳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眼镜大厂就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进行布局。在博士伦等品牌长期占据国内软镜市场后,强生也进军中国并带来了美瞳产品。但当时,由于国内时尚风格较为保守,美瞳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直到2000年,韩剧《蓝色生死恋》在国内掀起热潮,剧中人物装扮成为模仿对象,其中美瞳的亮眼效果更是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短时间内,国内美瞳市场需求激增。然而,这也给市场带来了挑战,因为海外品牌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火爆需求,加之进货困难,国内美瞳市场长期供不应求。这也激发了国内资本的活力,逐渐催生了代工和国产美瞳品牌的崛起。
随着韩剧在我国的热播,国内消费者对美瞳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仅美国大厂如强生、博士伦等继续领风骚,日韩等国也纷纷进军美瞳市场,推出多款产品,且价格更为亲民。然而,由于当时海外购物渠道相对有限,国内逐渐涌现出一批“瞳代”,他们从海外代购美瞳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国家将美瞳归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并提高销售门槛,瞳代们的代购销售模式逐渐面临困境。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开始寻求与无证小厂家的合作,通过微商等渠道进行销售,从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然而,瞳代与无证小厂家联合生产的美瞳产品并不符合规范。美瞳,作为医疗器械的一种,其生产流程极为严格,不仅涉及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壁垒,还需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和严格的监管审批才能上市。但瞳代们往往更关注利润,缺乏精力和耐心去深入钻研技术和等待产品考核。

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所生产的美瞳通常使用低质量的原材料,并且生产工艺简化。这些镜片原材料中既不含硅水凝胶,也不具备透气透氧的特性,而镜面上的花纹往往是直接在镜片表面进行上色,这种简化的生产方式对脆弱的眼角膜构成了潜在威胁。

然而,尽管瞳代们采用简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他们的生意却依然兴旺。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会深入研究和了解产品的成分或生产厂商的合规性,他们更关注的是美瞳的外观是否吸引人。因此,瞳代们往往只需做出质量保证,就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低研发成本与高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得美瞳成为了一个极具暴利潜力的行业。据报道,许多瞳代以极低的成本拿货,却能以高价销售,毛利率高达60%以上,甚至一个月能赚取数十万的利润。这种高收益的诱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瞳代行业,追求暴利。

随着瞳代行业的壮大,一些资金和资质逐渐积累,开始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国内市场上涌现出如Moody、可啦啦、CoFANCY可糖等国产美瞳品牌,以及完美日记、橘朵等美妆品牌推出的美瞳品牌或联名合作。然而,尽管这些品牌有了新的名称,但产品质量却仍受限于代工模式。例如,Moody和可啦啦的生产商晶硕光学和精华光学曾为强生、博士伦等品牌代工美瞳,但这种模式下的产品质量控制困难,导致品牌间质量差异大且同质化严重。

面对技术挑战和质量问题,国产美瞳品牌开始采用简单的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如全方位的广告投放和明星代言。但这些策略并不能真正提升产品质量或提供独特价值,长期来看可能难以维持品牌的竞争力。
2021年5月,Moody借助当时备受瞩目的明星利路修作为代言人,成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同时,通过与Line friends的IP联名合作,Moody打造出了热门产品。

然而,仅仅依靠营销手段,品牌难以实现长远发展。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劣质美瞳最终将被市场淘汰,而优质产品则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国产美瞳的突破之路

仅仅依赖营销策略,无法深度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Moody决定探索自产自销的道路,着手建设工厂并打造专属生产线。然而,这条路并不坦途。美瞳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从原料采购到模具制作都面临技术挑战,且高品质的成品往往难以从国外直接购得。因此,建立起一条属于自己的美瞳生产线,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

因此,就目前而言,国产美瞳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巨大潜力。当前,相较于过度关注营销策略,国产美瞳更应专注于研发创新。随着持续的研发努力和行业整合,未来国内美瞳市场有望涌现出技术实力雄厚、能与强生、博士伦等国际巨头相媲美甚至超越其水平的企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