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地方,真的会让人怀疑自己的世界观。
有次随手拍照,镜头里居然是一辆黑色比亚迪SUV安安静静停在兰蔻门口,像是故意跑来和一众进口豪车抢戏。
那画面太魔性,满街的宝马、保时捷都成了陪衬,气势说不上张扬,却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要不是亲眼见着,我还真以为比亚迪只能在国内小区门口抖落灰。
香港的街景,真是活生生把我脑子里的“国产车=土味”滤镜给摁碎了。
印象里,比亚迪一直是“省钱神车”的代名词。
以前在内地,谁家要是换了比亚迪,左邻右舍八成觉得你挺会过日子,但真叫人拿它和豪车比气场?
别闹,像拿泡面跟牛排掰腕子。
可在香港,气氛完全不一样。
那天我凑过去看热闹,旁边香港小哥正举相机拍比亚迪,顺嘴夸了句“现在BYD很in啊”。
我一愣,心想你们也玩电动车潮流?
人家话锋一转:“续航长、省心、环保,买电车现在不考虑比亚迪都落伍了。”
那语气,跟我妈夸隔壁家孩子考上大学一样自然。
有意思的是,香港买车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得先有点家底,再有点胆量。
车牌动不动几十万,想上路还得挤进寸土寸金的停车位。
一辆比亚迪能在兰蔻门口站C位,身边一圈进口车也没能压住它的气场。
那画面特别像什么?
像你小学同桌突然穿着西装出现在年会,谁都没想到,但气场却意外地搭。
说点硬核的。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在香港新能源市场份额直接干到25%,紧跟特斯拉身后。
不是吹,数据摆在那儿。
比亚迪这些年技术升级,续航提升得飞快,智能座舱、外观设计都玩得越来越溜。
之前谁还觉得国产车只能靠低价混市场,现在的比亚迪汉、海豹、护卫舰07,哪款不是外形在线、配置能打?
我身边的“合资信仰”朋友,嘴上还嘲讽,手机上比谁都仔细查配置查价格。
嘴硬心软,真香定律全球通用。
有人说香港买的是“特别版”,大陆买不到。
说得好像人家考上清华全靠题容易。
我看,真正的分水岭是观念。
比亚迪能在香港、欧洲、东南亚一路杀,靠的不是“便宜”二字,是真本事。
内地市场这几年早变天,新能源车销量连年暴涨,合资品牌都开始学国产车卷设计、卷智能、卷用户体验。
老一套思路早不灵了。
想起那天香港街头的本地小哥,边拍边聊,完全不在乎周围有没有路人围观。
聊着聊着,他还补了句:“这车外观也不丢人。”
真是,一辆车的命运有时就是被一群陌生人定调。
你说国产车没国际范?
2023年比亚迪在欧洲挂牌量也开始冒头。
就连挪威小镇的冬天,路上都能见到比亚迪的身影。
这一幕,谁敢说是偶然?
其实,比亚迪逆袭这事,和国产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穿国产球鞋有点像。
前些年谁要敢穿双国产鞋上场,评论区一水儿“掉价”弹幕。
可你看看现在,安踏、李宁、比亚迪,通通成了“潮流担当”。
娱乐圈也跑不了这套剧本。
没几年,国产女星出国穿国产服装还被调侃“土”,现在一转头成了国际时装周座上宾。
中国制造的自信,真不是嘴上说说,是在各种赛场和街头巷尾拱出来的。
你以为大众对国产品牌的成见只是因为产品?
不全是。
心理底色、生活习惯、甚至小时候看动画片里谁开啥车,都会影响你咋选车。
豪车光环的惯性太大,国产品牌只能用速度和技术慢慢磨。
你瞧,上海、深圳的新能源车牌摇号难成啥样?
比亚迪的销量数据就跟坐电梯似的往上冲,行业头部的地位一天天稳固。
不是说每款车型都能完美,但技术进步、市场反应、品牌自信已经做到前所未有。
聊点现实的。
你要说比亚迪还“接地气”,我只能说,接地气这词在香港街头已经换了新定义。
别再用老眼光看新车了。
现在内地新出的比亚迪车型,设计越来越贴合年轻人审美,智能化、环保、续航、颜值都不输进口品牌。
连港漂小伙伴都说,买比亚迪是“潮流+实用”的选择,不是“省钱将就”。
网络上那些“国产车没面子”的段子,怕是要走进历史博物馆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对比亚迪的成见,是不是和看豪门低调如同看娱乐新闻一样,明明好奇,却总想挑点毛病。
比亚迪在香港的“C位出道”,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和消费观念的双重升级。
就像体育明星穿国产鞋上场、国产品牌进军国际赛事,都是时代的风向。
你要说比亚迪真的“土”吗?
也许你得亲自来一趟香港,站在兰蔻门口,和一群外国游客一起拍几张比亚迪的照片,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土到极致就是潮”。
到底是我们变了,还是世界变了?
这个答案,估计只有看了现场,才有数。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那句“谁还没点成见啊”。
不过,成见这东西,碰上现实,往往就跟冬天的霜一样,太阳一晒就化了。
你还会用“土”来形容比亚迪吗?
还是下次遇到它,愿意多走两步,绕车一圈再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