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儿什么实在的?
最近,“增程”这概念在车圈颇为热闹。
伴随而来的,是褒贬不一的论调。
有人视其为新能源的理想过渡方案,也有人直言不讳:这玩意儿,就是变相圈钱!
今天,咱们用车社就来抽丝剥茧,把增程车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是真有价值,还是徒增烦恼!
先摆个现实案例。
前些日子,我去相熟的汽修厂闲逛,老张,那位手艺到家、性子耿直的老师傅,正对着一辆大卸八块的增程车,脸色铁青,恨不得把扳手砸了。
“你瞅瞅这!”,老张指着那堆码放凌乱的部件,油箱、发电机、散热管,塞得严严实实。
“这玩意儿,修起来比纯电车型复杂!一次维修,花的工时费够纯电车做几次全面养护!”
他撇了撇嘴,语带嘲讽:“厂家宣传得天花乱坠,我看就是换着花样算计咱消费者的钱包!”
这话一出,我心里一惊。增程车,真就这么不省心?
咱们先说说价格。
当前市场,增程车普遍比同级纯电车型,价格高出一截。
多付出的成本,你以为换来了什么?
说穿了,无非是个“移动电源”。
塞进容量有限的电池组,再加装一台小排量发电机,美其名曰“增程”。
可仔细盘算,这纯电续航,与同价位纯电车型相比,硬生生短了一截!
更让人心里没底的是车辆保值率!
三年车龄的增程车,残余价值大约只有四成五,比起纯电车型,直接少了十几个百分点!
这么算下来,一年下来,损失堪比报废了两部高配旗舰手机!
谁受得了?
麻烦还不止这些,增程车还有个让车主们有苦难言的窘境:高速行驶时的油耗。
我认识的李女士,开的就是增程SUV,日常通勤时,感觉还不错。
切换到纯电模式,安静环保。
可春节返乡跑高速,立刻傻眼了!
电量一旦降到20%以下,油耗立刻飙升,直逼百公里9.8升!
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同排量的传统汽油车!
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因不难理解。
电机在高转速下,效率会明显降低。
此时,增程装置必须高负荷运转,通过“燃油转化为电力,再由电力驱动车辆”的复杂流程,能量损耗比直接依靠内燃机驱动的插电混动,要高出至少两成。
也难怪老张要抱怨:“烧油发电再驱动?简直是画蛇添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增程车这套“双动力系统”,使用时间一长,问题也随之而来。
五年之后,纯电车主或许正坐在环境优雅的咖啡馆,悠闲等待充电完成。
而增程车主呢?
很可能身处拥挤嘈杂的修理厂,为高昂的维修费用而心疼。
何故?
由于增程车的电池,长期处于浅度充放电循环,电芯性能必然不如深度充放电的纯电车型。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增程器出现积碳、油路堵塞等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
随便做个养护,几千块钱就没了!
还有更离谱的情况。
汽油这东西,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
变质的汽油,会堵塞燃油滤清器,造成供油不畅。
老张就碰到过一个极端案例,车主花了近七千,才彻底清理干净油路!
这笔经济账,怎么算都觉得亏本!
那么,究竟是谁该为这笔“智商税”买单呢?
追根溯源,还是在于需求错位!
明明自家有方便的充电桩,却偏要跟风购买增程车型,多掏的钱,足够支付未来十年的电费!
经常跑长途,却选择了增程车型,每个月光是油费,就多出几百,还不如投资到更划算的地方。
更让人同情的是北方车主。
严寒气候下,续航里程直接打折扣,增程器频繁启动,油耗更是远超厂商标定值。
某些汽车厂商的营销策略,也让人不敢恭维。
它们只强调“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却将低电量状态下的实际油耗,隐藏在不显眼的位置。
一位在新势力车企做销售的朋友跟我透露,试驾车在交付客户前,必须保证电量充足,防止他们在试驾过程中发现油耗的真相。
这背后的真相,着实令人唏嘘!
当技术演变成价格上涨的借口,每一滴额外消耗的燃油,都是车主们付出的代价。
老张最后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充电方便的,直接选纯电。经常跑长途的,踏实选择插电混动。至于增程?除非你富得流油,而且想不开!”
话虽糙,理却正。
当然,我无意全盘否定增程车。
它也有自身优势,比如没有里程焦虑,补充能源也比较便捷。
关键在于,咱们消费者在选购时,务必擦亮双眼,明确自身需求,切莫被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所迷惑。
购车这件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
千万别为了追赶潮流,平白无故多花冤枉钱,还给自己添堵!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购车亦是如此,深入了解自身需求,才能做出明智之选。
你对增程车怎么看?
是觉得物超所值,还是认为它在收取“智商税”?
你身边有开增程车的朋友吗?
他们的实际用车体会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踊跃分享,大家一同规避消费陷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