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GLE,低调里的那点锋利
手里攥着七八十万的时候,挑SUV真不是单纯比参数的事。更多时候,是在挑一个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气场要有,但不能太张扬;豪华得体,却又不想落到“炫”的那个档口;低调是底色,可也希望偶尔能在人群里被认出来。
我去年陪表哥跑了三趟4S店,他先看了沃尔沃,说安全感够,可总觉得人设不稳当;转去林肯,又嫌有点疏离感;保时捷和路虎试过之后,他自己摇头——怕一开出去就像要去拍广告。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BBA这仨字母上面。
你说X5、Q7、GLE怎么选?他笑,说:“GLE吧,看着顺眼。”其实这个顺眼,不是外形多惊艳,而是递出钥匙那一刻,对方心里会自动给你贴个标签——靠谱,而且不急躁。销售小李悄声跟我说,这车啊,就是一张打磨好的名片,不喧哗,自带分寸感。
有人老觉得X5年轻、动感,GLE偏中庸,所以前者适合年轻人,后者适合年纪大的人。我听维修间的老吴直接怼:“错咯!年纪大的反而怕显老,要靠运动造型续命;年轻人倒担心别人觉得他毛躁。”确实,我认识一个不到30的小伙子,就为了在客户面前显得沉稳,把原本订好的轿跑换成了GLE 450,还特意选了深灰色内饰,说皮质摸起来才有安全感——心理上的那种,不是物理数据能量化的东西。
卡宴和GLE放一起,比的不只是动力账面数字。我见过两个邻居,一个开卡宴,每次下地库都慢半拍,好像等大家注意到他才走进电梯口;另一个开的是白色GLE,从来没见他刻意表现什么,但楼下保安都知道这是做生意很成功的人。他们之间差别在哪?可能就是,一个用车放大自己的存在,一个用车稳定自己的位置吧。有次喝茶聊天,那位开卡宴的还半玩笑地说:“你这车看着没啥攻击性,其实挺杀伤人的。”意思你懂,就是气场这种虚无缥缈但真实存在的东西。
真买回去以后,你会发现它并不会催促你干什么冒险事儿。我朋友阿辉提新车第三天就拉孩子去郊区野餐,高速巡航定在110码,一路静悄悄。他后来跟我讲,“这不是个鼓励你压榨发动机极限的家伙,它更像管家,让你的生活按部就班”。不过他说后备箱电吸门有点娇气,下雨天关得慢,有一次差点夹到折叠桌腿,这算个小槽点吧,但修起来也简单,就是换个模块两千多块钱搞定,还顺便清理了一遍排水槽积叶子的问题,这是师傅提醒他的冷门养护细节,否则时间长容易返潮发霉味儿。
至于350和450怎么选,小李销售私底下劝我们直接上450,“六缸声音好听”,他说动力储备也是一种社交暗示。这话虽然俗,却是真相。有些标识,是留给懂行的人看的,比如尾标上的数字,在饭局停车场比牌照号还好使。不过我倒遇到过另一种情况:隔壁公司老板娘坚持买350,她说自己一年跑不了几千公里,多花的钱宁可拿去换两套珠宝首饰,这就是各取所需吧,也没人笑话她,因为她开的依然是一台奔驰 GLE,只不过选择理由不同而已。
新能源这一茬,现在绕不开。我问阿辉为啥没考虑那些热门的大空间电动车,他摊手,“惊喜谁都喜欢,可我是做工程预算出身,更信确定性”。对他们新技术加分,但品牌调性才是主菜。而且据群友分享,他们公司去年招待外宾,用的是黑色 GLE 队列接送,对方第一句夸的是“very classic”,所以,有些定位早就写进车型基因里,很难轻易改掉,就算时代变了也是这样想法占多数人的脑袋瓜子里盘旋着。
前阵子洗车房碰见一个2016款 GLE 400 的老哥,他刚做完变速箱油更换,还特意让我摸方向盘包浆后的手感,那种温润劲儿,新款暂时还没有。他眯眼抽烟,说准备再开两年看看,到时候二手市场行情要是不塌,再置换新款。“毕竟啊,”他说,“真正舒服的是不用证明什么的时候。”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