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 10 万内的旅行车,居然把 “续航焦虑” 按在地上摩擦?之前不少人想圆 “自驾游梦”,要么怕电车跑长途趴窝,要么油车旅行车动辄十七八万,预算直接卡脖子;更别说同价位燃油车动力软趴趴,连超车都得捏把汗。
但银河 A7 旅行车一露面就炸了 —— 纯电 150km 通勤够省,满油满电直接干到 2100km,跨省自驾中途不用找加油站;238 马力电机 + 262N・m 扭矩,比同价位燃油车猛一截。最狠的是,它瞄准 10 万内市场,想把旅行车从 “小众玩具” 拉成 “家用刚需”。
只是这 “续航神车” 到底是不是 “纸面数据”?10 万内的价格,真能撑起旅行车该有的实用性?
先解决第一个核心疑问:2100km 续航到底是不是 “PPT 数据”?拆开它的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就懂了 ——47.26% 的发动机热效率,说人话就是 “别人喝 1 升油跑 10 公里,它能跑 13 公里”;再配 18.4kWh 的电池,市区通勤每天 50km 的话,一周充一次电就行,完全不用碰油。
但真跑长途咋样?有车评人在海南做过高温实测,全程开空调 + 偶尔超车,GPS 记录跑了 1820km 油灯才亮,表显续航还剩 280km,算下来达成率超 100%,这波直接打了 “续航虚标” 的脸。不过也得说实在的,要是馈电跑高速,油耗会从官方的 2.67L 涨到 2.8L,但即便这样,比同价位插混旅行车(比如秦 L DM-i 的 3.2L)还是省不少。有车主吐槽 “高速 120 码风噪有点大”,但没人说 “续航掉得离谱”,毕竟 “能跑还省油” 才是硬需求。
再看大家吵得最凶的 “价格真香论”——9.58 万起售听着诱人,但高低配差得能算 “两个车”。启航版虽然便宜,却没快充,想在外补电得等大半天,连座椅通风都没有,夏天开车跟 “坐蒸笼” 似的;而能用上 150km 纯电、快充、双电动调节座椅的探索 + 版,价格又涨到 11.78 万,快摸到 12 万门槛了。
有车主晒单说 “探索 + 版的 16 个扬声器听歌绝了”,也有人骂 “启航版连后排 12V 插口都砍,想给手机充电都费劲”。对比一下竞品,它比秦 L DM-i 同配置便宜 1.2 万,但顶配价格快追上合资燃油旅行车,性价比这东西,还得看你预算卡在哪。
最后聊聊旅行车的 “立身之本”—— 空间。2845mm 的轴距确实能打,后排坐 175cm 的人能跷二郎腿,后备箱塞两个 24 寸行李箱 + 婴儿车还剩空隙,周末带家人郊游绰绰有余。
但反转来了,有个 188cm 的用户吐槽 “副驾头都快碰到车顶,头枕还够不到后脑勺,跑长途脖子酸到想骂街”,更麻烦的是 28 寸大行李箱得斜着放才能关上尾门。给个实在建议:175cm 以下选哪个版本都行,180cm 以上必选探索 + 版(能调座椅高度),而且后排别坐三个成年人,中间地台凸起能放个手机,脚根本没地方搁。
说到底,这台车的争议点其实都是 “10 万级旅行车的取舍”—— 想要超长续航就得接受馈电油耗略涨,想要低价就得忍低配减配,想要大空间就得包容高个子的小尴尬。
选银河 A7 这事,说白了就是选 “能接受的妥协”—— 愿为 150km 纯电 + 快充多掏 2 万?还是忍低配省预算换长途续航安心?毕竟没有完美的车,只有刚好踩中你通勤 + 郊游需求的 “适配款”。要是你,会为空间妥协身高,还是为配置放宽预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