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最近中国汽车市场热闹非凡,2025年7月零售同比增长6.3%,生产环比再创新高。表面上似乎一片“火热”,然而在这份光鲜的数据背后,利润率却令人担忧,卖得多赚得少,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有老牌车企出现了中期亏损。

这种“产销火爆、利润低迷”的悖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必须直面的挑战。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近期,乘联分会发布数据,7月全国范围内乘用车市场零售总量182.6万辆,同比增长6.3%。2025年以来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长10.1%。

在同一时间段内,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总量222.1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0%。当月全国乘用车生产222.9万辆,同比增长12.1%。此外,1-7月乘用车生产1545.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2%;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车市拥有着非常旺盛的活力,产销规模的持续攀升给人一种“稳中有进”的感觉。不过,面对这样的数字,不少汽车从业者和经销商依旧开心不起来。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在表面光鲜的背后,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偏低,最基本的盈利压力依然存在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2025年1—6月全国汽车行业收入50917亿元,同比增8%;成本44780亿元,增9%;利润2444亿元,同比增3.6%。1-6月全国汽车行业利润率4.8%,但按照全年推算,2025年利润率将在3.9%,处于历史新低作为对比2018年和2020年,全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7.1%和5.6%。卖车不赚钱,赔本赚吆喝,成为不少车企的常态。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通过数据财报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中国市场多家耳熟能详的老牌车企,虽产销规模强,但当前整体盈利能力疲软,利润率偏低,甚至陷入亏损。

在A股25家上市车企中,利润分化日益加剧。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上汽、长城、长安4家企业贡献了全行业76.2%的营收和94.77%的净利润。

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昔日国内汽车产业巨头,普遍面临旗下合资品牌衰退、自主品牌转型承压、新能源赛道失速等困境。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根据年度财报我们看到,2024年上汽集团营收6275.9亿元,同比减少15.73%;归母净利润为16.66亿元,同比减少8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年净亏损为54.09亿元,上年同期扣非净利润为100.45亿元。

2024年上汽集团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20.07%。上汽集团方面称,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持续升级,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

好的方面是经过调整,上汽集团一季度恢复了增长势头,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净利润30.2亿元,实现了11.4%的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为28.5亿元,同比增长34.4%。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在新势力品牌中,被“钱”逼到墙角的也不在少数

蔚来汽车2024年的财报显示,全年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交付新车221,970辆,同比增长38.7%,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然而,全年净亏损达224亿元,同比扩大8.1%,毛利率从18.9%跌至7.6%。

北汽蓝谷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12月更是创下1.2万辆新高,但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69.48亿元,毛利率持续恶化至-14.94%。这种“销量增长与亏损扩大”的矛盾,让极狐的未来充满挑战。

这背后是车企“价格战”“恶性内卷”导致的负向循环。

2023年,作为法系车的标杆,雪铁龙C6以9万元的最高优惠,霸榜各大平台热搜,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随后不少车企跟进,彻底打破汽车市场生态平衡。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2024年初,比亚迪变身“价格屠夫”,为了冲击更高销量,把秦、宋等产品价格进行下探,其中秦PLUS直接进入8万内,甚至比同级燃油车还便宜。

“龙头大哥“出手,一众新能源品牌参与者急忙应对,各大车企集团、新势力品牌纷纷推出政策,寻求立席之地。

面对这样的现象,2024年7月国家层面首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到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再到2025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该现象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行业多家主流车企、行业大佬,也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反对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此前表示,无底线的价格战和盲目的技术狂飙,正在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最终损害产品质量与服务。

在他看来,适度竞争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当竞争异化为“以价换量”的零和博弈时,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成为输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成为核心课题。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在我们看来掌握利核心科技才能获得更多主动权,在汽车行业,技术是利润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市场主线,电池管理、动力系统优化、智能驾驶和整车软件能力将成为企业的利润“护城河”

首先,车企通过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和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对供应商的依赖,还能通过技术溢价提升毛利率。若能在电控、电驱、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专利和标准优势,便可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提高整体盈利水平。

自成立之初不被看好的零跑汽车,一直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路线,较早跑通利润正循环。截至2025年,其自研技术已覆盖整车成本的60%。

其次,车企也应优化成本结构。作为“蔚小理”头部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虽然入局较早,但因很多问题使其变得“风雨飘摇”。在“车圈铁娘子”王凤英加盟后,对小鹏汽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鹏的成本控制能力快速提升。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高端化和差异化,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毛利率。资料显示,大众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保时捷在2024财年取得了高达400.8亿欧元的营收,同时,其销售利润56.4亿欧元,尽管同比下降22.7%,但保时捷单车利润仍保持高位,反映出品牌溢价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目前中国车企也通过提升设计、品质和服务,加速品牌向上,逐步摆脱“低价竞争”的陷阱。包括小米的运动化战略思路,仰望、尊界等高端车型布局,都通不同形式提升溢价空间。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最后,全球化也将成为新的突破口,一方面可分散国内市场压力,另一方面借助海外布局实现更高利润。中国企业应结合全球需求,灵活调整车型和配置,通过本地化生产和营销策略,通过技术输出、合资合作,拓展市场边界。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中国汽车市场在产销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整体利润率仍处于历史低位,老牌车企和部分新势力都面临“卖得多、赚得少”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战与内卷式竞争只能暂时缓解销量压力,却无法真正提升企业长期发展。

未来,掌握核心科技、推动品牌向上并积极布局全球市场,才可能掌握利润主动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利润率的提升不仅是财务指标的优化,更是品牌力、技术力与市场战略成熟度的全面体现。

销量难掩隐忧,车企利润率创10年新低!-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