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

中国造不出高端发动机?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已走在时代前面

当年一提国产车,不少人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为啥?三大件全指着进口,拆开一看满眼都是外国标。

这要搁十年前,哪个愣头青敢吹中国发动机,准得被修理厂师傅用扳手敲脑壳。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可如今风向转了,街头巷尾开始唠起"国货翻身"的话题。

您要问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何说起?瞅瞅最近汽车圈那场"震动东京"的拆机事件就明白了。

事情得从东京大田区某栋写字楼说起。

某个闷热午后,一群日本工程师围着台拆解开的红旗H9直挠头。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原本想按着老套路,在技术简报上勾画几个"中国制造软肋"。

可手里这具3.0L V6发动机愣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从曲轴到增压器,标着Made in China的零件像列队士兵,整齐得让人心慌。

有个戴金丝眼镜的老技师忍不住嘀咕:"这玩意儿真是他们自己攒出来的?"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这款让东洋行家犯迷糊的发动机可不简单。

机械增压直接往燃烧室怼气,油门踩下去半秒就飚出400牛·米的劲道,活脱脱像年轻人窜胡同,直来直去不带喘。

油泵嘴子,喷出的汽油比香水喷雾还匀称。

据说往油箱灌满92号,能多抻出百八十公里,愣是把德系豪车整得没脾气。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要说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红旗藏着的杀手锏才够劲爆。

还记得前些年北京车展上那台压轴登场的L5吗?里头塞着的V12心脏,那可是把欧美车厂的眼珠子都惊掉了。

搁在二十年前,这种大排量机器可是专属老牌工业国的禁脔。

如今倒好,长春一汽硬生生把V12造得比瑞士手表还精密。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这十二缸的大家伙有多难伺候?拿抬轿子打比方,十二个杠精要统一步伐可不比登天容易。

每个缸点火顺序差半拍,整台机器就能抖出拖拉机响动。

更别提耐高温材料堪比大闹天宫炼丹炉,得扛得住千度炙烤。

当年多少海外专家笑话中国人异想天开,现如今测试车间里那七百多匹的狂暴输出,算是结结实实甩了记耳光。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不过您可别以为造大排量发动机就是烧钱耍酷。

这玩意儿的门道在于,能把这种超复杂系统玩转,造小排量机头就跟捏泥人似的轻松。

这就好比能绣双面苏绣的巧手,缝纫机活计自然不在话下。

当年受制于人的技术短板,眼下反倒成了中国车企的独门绝活。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要说这技术翻身仗打得漂亮,得归功于两招绝活。

其一是死磕核心技术,当年"逆向研发"的帽子戴了二十年,如今终于正儿八经在专利墙上刻下中国名。

其二走的是群众路线,甭管是北方的极寒测试场,还是南方的湿热试验室,哪里的路况造就哪里的技术。

这点跟国外实验室数据造车截然不同,是真刀真枪攒出来的硬功夫。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不过话分两头,这发动机革命的背后也有尴尬事。

就说那V12旗舰机,虽说参数能硬刚劳斯莱斯,可年产量也就够塞牙缝。

毕竟这顶级玩意儿造价不菲,装车成本快赶上车价大头。

说白了,眼下这就是块技术试金石,如同航天工业的火箭发动机,赔本赚吆喝也得干。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但要因此说中国发动机仍在追赶,那可大错特错。

看看这几年出口猛增的数据就懂,从东南亚的烈日暴雨,到中东的沙漠风沙,贴着五星红旗标的引擎硬是闯出名堂。

当初"国产=低端"的魔咒,如今被自己人的技术革新亲手打破。

这转变之快,连老外都开始翻中国论文找灵感。

中国发动机技术被严重低估!7月20日,日企传来最新消息-有驾

说到底,发动机这事关国家工业颜面。

过去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的教训,如今都化作了弯道超车的本钱。

就拿红旗来说,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硬是在洋品牌铁桶阵里撕开口子。

这背后既有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较劲,更折射出中国制造的韧性蜕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