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慌了?大电池增程车或将成为加油站的“隐形杀手”》

你有多久,没有闻到过加油站里那股熟悉的汽油味了?

对于几代人来说,加油站,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能量站”,就像空气和水一样理所当然。它是我们开启远方的第一站,是深夜回家路上那盏温暖的灯塔,是仪表盘亮起黄灯时,我们内心最踏实的依靠。

一百多年来,它见证了燃油车的黄金时代,也喂养了我们对“在路上”的全部想象。纯电车的出现,似乎是第一个挑战者,但高高的围墙、漫长的充电时间,让加油站的老板们觉得,那不过是远处的狼烟,离自己还很远。

他们以为最大的敌人是那些充电桩,却万万没想到,一个更可怕的“隐形杀手”,已经悄悄地把车开进了他们的地盘,却只是路过,从不消费。

黄金时代,可能正在被一块更大的电池悄悄终结

这个杀手,就是大电池增程车。

它最“阴险”的地方在于,它明明长着一张燃油车的脸——它有油箱,能加油。它没有和加油站彻底决裂,反而保留了彼此最后的联系。但正是这种“藕断丝连”,才让它的杀伤力变得更加隐蔽和致命。

想象一下一个典型的,比如像智己这种大电池增程车的车主,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郊区逛逛,他开的,就是一辆纯粹的电动车。他的能量来源,是家里的充电桩,或者是公司楼下的充电站。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他都和加油站“老死不相往来”。

加油站的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落灰;曾经排着长队的加油机,在他眼里形同虚设。他每天都从加油站门口路过,但就是不进去。

只有在什么时候,他才会想起加油站?

是在他规划着一次几百上千公里的长途自驾时,是在节假日,他需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探亲访友时。这时,他才会像想起一个久未联系的老朋友一样,把车开进去,加满一箱油,然后,又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不会再来。

你发现了吗?最可怕的敌人,从来不是那个向你宣战的,而是那个让你变得可有可无的。

纯电车是直接宣战,它高喊着“我不需要你”,但它自身的弱点,反而让加油站的地位显得无可替代。而大电池增程车,它什么都没说,它只是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悄无声息地釜底抽薪。

它把加油这件事,从一种日常的、必须的“消费”,变成了一种极低频率的、为了远方的“备用选项”。

真正的颠覆,是改变用户的习惯

当一个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用户的消费习惯——被彻底改变时,危机就已经来临了。

加油站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高频次、稳定性消费之上的。它靠着千千万万辆燃油车,每天、每周、每月,源源不断地来“输血”,才能维持其庞大的网络和运营。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电池增程车主,正在用行动投票。他们用家里的廉价谷电,代替了价格不断波动的汽油。他们把加油的预算,变成了周末的一顿大餐,或者给孩子买的一件新玩具。

这种改变是悄然的,是分散的,但汇集起来,就是一股足以撼动地基的洪流。加油站的流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曾经熙熙攘攘的场面,在非节假日的时段,变得越来越冷清。

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歼灭战,而是一场温水煮青蛙式的“消耗战”。 加油站不会立刻倒下,但它的黄金时代,它的暴利时代,正在肉眼可见地走向终结。它们从一个高频刚需的“能源中心”,正在慢慢退化成一个低频可选的“应急设施”。

这背后,不是技术的对决,而是人心的向背。当一种新技术,能让你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体验,同时又彻底抹去了你的后顾之忧时,你为什么还要选择那个旧的、更昂贵的方案呢?

时代的浪潮,从来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它只是悄悄地改变河道,等你发现时,你早已不在主流。今天,我们或许还觉得加油站的消失是天方夜谭,但回头看看那些消失的电话亭、柯达胶卷,你就会明白,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