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我第一眼听说有款国产新车,一上来就敢把名字和迈巴赫、甚至宾利劳斯莱斯放在一起比较“贵气”的时候,心里是咯噔一下的。毕竟,超豪华车那玩意儿,靠的可不是一两个配置或者单纯的尺寸就能堆出来的,它背后有历史、有文化、有那种浸透骨子里的调性。
但回头一想,这年头,敢想敢做似乎成了新常态。特别是华为这种跨界玩家进来后,总能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这次跟江淮合作搞的尊界S800,就是这么个让人看不透又有点好奇的家伙。它抛出来的第一个炸弹,就是那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大”。
车长一口气干到了5480mm,什么概念?比很多主流D级车都长一大截,甚至比迈巴赫S级的5470mm还略长那么一点点。轴距也是惊人的3370mm,跟迈巴赫S级的3396mm差不多。这体型,停在那儿光看就自带气场,确实是奔着压迫感去的,想营造那种“尊贵”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最让人玩味的地方来了。这样一副冲着“贵气”巅峰去的架势,它的预售价区间却是100万到150万。尤其是顶配,也就150万,这几乎就是迈巴赫S级在国内的起步价水平。用迈巴赫S680限量版682.8万的指导价一对比,这尊界S800的顶配价格,简直“亲民”得不像话。
这种定价,无疑是在超豪华车的金字塔基座上凿了个洞。它不是要直接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车硬碰硬,而是用一个相对“低”得多的门槛,试图拉拢一部分既追求极致体面和科技感,又觉得传统超豪华车遥不可及的潜在客户。
但问题也来了:一个“顶配150万”的形象,怎么去承载它希望营造的“比迈巴赫贵气,像宾利劳斯莱斯”这种光环?这是个巨大的认知鸿沟。消费者心中的“贵气”,往往与“稀有”、“昂贵”深度绑定。
尊界S800显然想靠科技来弥补这一点。华为拿出了目前最厉害的L3级智驾系统,这是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时代留下的空白,也是新势力们最喜欢秀肌肉的地方。在智能化体验上,它确实有机会碾压很多同等价位,乃至更高价位的传统燃油豪车。
内饰设计也紧随潮流,超大尺寸的三联屏,让人想起问界M9,但似乎还要更夸张。这种简洁又科技感爆棚的风格,是当下很多高端新能源车的标准配置。加上电子怀挡、精致的用料和细节处理,它努力在用现代方式诠释“豪华”。
动力选择上,兼顾了纯电和增程,也挺符合当前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增程版有双电机和三电机,最大功率能到160kw和230kw,纯电续航最长331km。纯电版电池94.364度,续航有622km和702km。宁德时代专门开发的电池组,也算是供应商层面的背书。
特别是增程版本,凭借更长的综合续航,估计会是主销。这或许也是一种妥协或者说务实:即便追求极致体型和科技,也得先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毕竟目标客户可能不像买宾利劳斯莱斯那样完全不计成本和便利性。
有趣的是,虽然声势造得挺大,预售价也定了,但市场对它的预期似乎非常冷静。原文提到仰望U8,作为另一个国产百万级新能源代表,巅峰月销也就1652辆,最近几个月甚至掉到了300台以内。尊界S800的目标,更是定得不高——如果未来上市后月销能超过500台,就算“大获成功”。
这个“月销500台”的目标,跟它“比迈巴赫贵气”的宣传形成了另一种微妙的对比。月销几千上万的车型,是走量、是普及;月销几百台的,才是真正的小众、是图腾。从这个角度看,尊界S800似乎又找到了“稀有”的感觉,虽然这种稀有,可能是市场体量决定的,而非品牌刻意营造的饥饿营销。
总而言之,尊界S800是一个充满争议和话题的车。它集合了国产车当下能拿出来的最好技术、最大尺寸和最有野心的定价策略。它试图用庞大的身躯和顶尖的科技,去挑战传统超豪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
它敢喊出比迈巴赫更“贵气”,却只卖迈巴赫起步价的顶配。它有着超豪华车的体型,却定了一个小众车型的销售目标。这背后到底是一种破格创新的自信,还是基于现实的市场策略,甚至是一厢情愿的品牌拔高?这个话题,恐怕会持续很久。最终,它能不能在百万级国产车市场站稳脚跟,甚至真的让人觉得“有点意思”,月销那几百台的数据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