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海车展,为我们展现了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在这场行业盛会中,汽车智能化不再是单纯的概念展示,而是朝着更为务实、深入的方向发展,车企们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策略上的布局,都在悄然改变着未来汽车的模样。
回顾过去几年,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2023 年上海车展,车企们对汽车智能化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各种新奇概念层出不穷;2024 年北京车展,车圈大佬们 “互相串门”,围绕高阶智驾展开激烈的话语权争夺。而到了 2025 年,车展氛围发生了明显变化,车企们不再热衷于拉踩引战,而是在技术追求、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之间努力寻找最佳平衡点。这一转变背后,是汽车智能化逐渐步入普及阶段的体现,消费者、车企和技术供应商都开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智能汽车,辅助驾驶已从曾经的品牌溢价卖点,逐渐成为智能汽车的标准配置。
在今年车展前夕,华为联合众多车企在央视直播镜头前探讨 L3 级自动驾驶,这一事件备受瞩目。华为发布的最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ADS 4.0 乾坤智驾系统,以及行业内首发的高速 L3 商用解决方案,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诸多车企纷纷将 2025 年实现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落地作为重要目标。何小鹏宣布小鹏自研的图灵 AI 芯片将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量产上车,并对年底实现 L3 在中国量产落地充满信心;理想汽车同样明确了 2025 年实现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目标;广汽集团发布 “星灵智行”,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启动首款 L3 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销售;奇瑞汽车则宣布计划在 2026 年实现量产 L3 级自动驾驶车辆,并发布了猎鹰智驾系统。
从技术层面来看,L3 级自动驾驶有着重要意义。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L3 级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车辆可以自主完成所有驾驶任务,驾驶员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仅在系统请求时介入。与 L2 级辅助驾驶相比,L3 级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 L2 级阶段,驾驶员始终牢牢掌控驾驶主导权,系统只是在特定场景下提供辅助,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等功能,虽然能缓解驾驶员疲劳,但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对车辆的监控,双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而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完成加速、减速、自动变道等一系列复杂驾驶任务,驾驶员无需时刻监控,不过在系统检测到复杂情况时,会提前向驾驶员发出接管请求,驾驶员必须迅速响应。
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并非易事,对技术架构提出了三大核心挑战。首先是感知融合,需要多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协同工作,以更全面、精准地感知周围环境;其次是决策算法,要实现类人驾驶策略,让车辆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做出合理决策;最后是冗余安全,L3 系统必须满足功能安全与故障降级要求,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此外,智驾研发的最新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从 “端到端” 到 “世界模型 + 强化学习 + 云端蒸馏” 的方案转变,是本次车展展现出的重要趋势。“端到端” 技术虽然开启了汽车智能化的新篇章,但它的 “黑盒” 特性以及在复杂场景下的安全隐患,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而世界模型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世界模型借鉴人类大脑模拟未来场景并做出决策的机制,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一个内部环境模拟,使其能够预测外部世界的状态变化,从而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目前,已有超过 10 家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提出了世界模型的概念,这一技术有望推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让汽车智能化迈向新的高度。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智能移动空间,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