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把“我还有Plan B”挂在嘴边,显得自己运筹帷幄,潇洒得不行。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Plan B,约等于Plan Bullshit。
就像你跟老板说“这事儿办不成我还有备用方案”,你的备用方案很可能就是连夜买站票跑路;就像你跟对象说“万一去不了那家餐厅,我还订了别的”,你的备选方案很可能就是楼下的沙县小吃。
大多数时候,Plan B不是plan,而是一种体面的自我安慰。
但最近,比亚迪副总裁李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Plan B。
她说,如果英伟达的芯片被断供,比亚迪有备选方案。
朋友们,这话可太有嚼头了。
它翻译过来的意思不是“我们不怕”,而是“你最好别”。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企业高管在面对媒体时的常规公关操作?技术储备展示?供应链安全喊话?
格局小了。
这本质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是隔着太平洋的商业版“你再动我一下试试”。
要理解这场阳谋的精妙之处,我们得先拆解一个残酷的现实:今天的汽车,早就不只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了。
过去,大家买车看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是机械工业的肌肉秀,比的是谁的力气大,谁的嗓门亮。
现在呢?你走进任何一家新能源车店,销售跟你聊的是什么?
是算力,是智驾,是智能座舱,是OTA升级,是大连屏。
这背后是什么?
是芯片。是算力堆出来的魔法。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就是新能源车赛道的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电池耐用,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而芯片,就是那个能给你递水的教练和能看穿对手破绽的眼睛。
没有高端芯片,你的智能汽车就是个“人工智障”,导航都卡,更别提什么自动泊车、高速领航了。
所以,英伟达在高端汽车芯片领域的地位,约等于在饭局里那个唯一拿着茅台的人,所有人都得敬他一杯。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英伟达这么关键,比亚迪为什么敢这么硬气?
李柯这番话,不是说给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听的。这是一次精准的、多目标、跨时区的战略喊话。
她至少在同时跟四拨人聊天。
第一拨,是太平洋对岸的那些西装革履的决策者。
这话的潜台词是:“各位大佬,你们想用芯片卡我们脖子,这招我们见多了。但你们得想清楚,制裁是把双刃剑。中国市场是英伟达财报里最好看的那一抹红色,你们一刀砍下来,是伤我们八百,还是伤你们一千?想清楚,没人想看一场双输的闹剧。”
这就好比打牌,我直接摊牌告诉你我手里有炸弹,你跟不跟?你跟了,大家一起回解放前。这种摊牌,反而是一种威慑,逼着对手回到谈判桌,而不是直接掀桌子。
第二拨,是英伟达自己。
“老黄啊,咱们合作愉快。你的芯片好用,我们买的也多。但别觉得我们离了你家这盘醋,就包不了饺子了。我们后厨大着呢,备用的酱油有好几缸。价格、供货、技术支持,你最好都掂量掂量。我们是重要客户,不是待宰羔羊。”
商业的本质是博弈。当你表现出你“非他不可”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议价权。当你亮出你的备胎,而且备胎看起来还挺壮实的时候,你的正主才会反过来尊重你。
这套打法突出一个快种快收,在市场还懵逼的时候,我已经把成熟方案喂到嘴里了。
第三拨,是国内的消费者、投资者和整个市场。
这是一剂强心针。
在现在这个风声鹤唳的环境里,市场最怕什么?怕不确定性。任何关于“卡脖子”的风吹草动,都能让股价上蹿下跳,让消费者持币观望。
李柯这话,就是用最平静的语气,传递最硬核的信息:“都坐下,基本操作。慌什么?天塌不下来。我们早就把各种极端情况盘算过了。你们买的车,不会一夜之间变砖头;你们投的钱,有我们自己兜底的技术护城河。”
这种信心传递,比发布会上那些花里胡哨的PPT,管用一万倍。
第四拨,是所有同行和竞争对手。
“各位友商,看到没?风浪来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你们还在为某个供应商的芯片焦头烂elen的时候,我们已经能自己开Party了。”
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凡尔赛。它在提醒整个行业,那种依赖全球化分工、自己只做品牌和集成的“轻资产”模式,在今天这个撕裂的世界里,可能就是个美丽的陷阱。
说到底,比亚迪的底气是从哪来的?
不是靠某个天才工程师的灵光一闪,也不是靠什么风口上的瞎积薄发。
而是来自于这家公司深入骨髓的一种近乎偏执的哲学——垂直整合。
这事儿要从很多年前说起。当所有人都觉得造车就应该全球采购、整合资源的时候,比亚迪在干嘛?
他在自己搞电池。
当所有人都觉得电池应该外采、专心做整车的时候,比亚迪在干嘛?
他在自己搞电机、电控,甚至开始自己搞半导体。
这就好比你开个饭馆,不仅自己种菜、自己养猪,连酱油都是自己酿的,甚至筷子都是自己砍竹子做的。
在商业教科书里,这叫“重资产模式”,是“不够性感”的。
但在现实的耳光面前,这叫“真牛逼”,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疫情期间的全球芯片荒,多少车企因为缺一颗小小的芯片,整条生产线停摆,几十万的车造不出来。比亚迪呢?不仅自己够用,甚至还有富余。
这就是垂直整合的力量。它可能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显得很笨重,但在逆风翻盘的时候,它就是你唯一的救生艇。
比亚迪的这份“备选方案”,就像一份故意亮给所有人看的体检报告。
你看,我指标好得很,肝上没阴影,就算断了你的进口蛋白粉,我自己健身房练的肌肉也够用。
这事的本质是什么?
技术储备?
供应链安全?
格局小了。
这本质是一场关于生存哲学的终极拷问。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一家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不是你的品牌有多响,不是你的营销有多骚,而是你在被釜底抽薪的时候,能不能自己给自己烧水。
能自己烧水的,才能活到最后。
不能的,只能在寒冬里,祈祷别人家的柴火不要那么快烧完。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