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

1.1 ▲ 绿通政策背景

为提升鲜活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并降低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以更好地保障群众的“菜篮子”需求,我国建立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度。根据该制度,全国范围内满载合法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均可享受通行费减免,这些车辆因此被称作“绿通车”。

然而,随着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其中,一部分争议源于对绿通货物的界定模糊,而另一部分则涉及部分司机试图利用政策漏洞,通过伪装成“绿通车”来逃避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缴纳。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绿通查验秩序,更将原本的便捷政策变得复杂化。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1.2 ▲ 绕城高速典型案例

6月间,绕城高速车坊收费站揭露了一起利用绿通政策漏洞的案件。十余辆声称运输贝类“海瓜子”的车辆,实际上并不符合绿通标准,却试图钻政策的空子以逃避通行费。经过严格查验,这些车辆被成功拦截,收费站因此挽回了4万余元的通行费损失。

车坊收费站在进行绿通查验时,揭露了一个利用政策漏洞的案件。一批以“辽”字开头的集装箱运输车队,载运着贝类“海瓜子”,试图通过享受优惠政策后在外广场调头的方式,前往北京、天津等地。然而,经过核实,这些车辆大多从福建沿海地区的收费站进入。在查验过程中,收费站发现调头车辆所载的“海瓜子”质量越来越差,夹杂的小石子和碎壳增多,显然不符合绿通优惠政策的要求。同时,收费站还了解到,这批“海瓜子”的运输目的是为了在目的地进行加工。因此,收费站判定,装载货物的人员可能是想利用政策漏洞,沿途试探享受优惠,从而逃避通行费。

5月,绕城高速石湖收费站在进行绿通查验时,揭露了一起混装榴莲的案件。多辆集装箱车辆试图通过绿通优惠政策来逃避通行费,但收费站工作人员在查验时发现了异常。这些车辆在外观上摆放整齐,均为没有侧门的集装箱,开门查验时能闻到浓郁的榴莲气味。经过深入检查,工作人员在一侧透过缝隙看到了榴莲字样,这表明车辆实际装载的并非全部为绿通产品。部分车辆在面对深入检查时拒绝配合,但经过现场人员的耐心政策宣讲后,最终这些车辆都按规定缴纳了通行费,成功挽回通行费损失约1.28万元。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1.3 ▲ 新型逃费手段

自“全国一张网”营运新模式推行以来,高速公路上涌现出多种新型逃费手段。为确保通行费应收尽收,绕城公司始终恪守“应征不漏,应免不收”的收费原则,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以专业打逃业务团队为核心,定期开展横向业务交流,共同打造打逃工作新格局。同时,全面加强对绿通查验等偷逃费行为的治理,致力于营造更加规范、健康的高速公路营运环境。

2.1 ▲ 稽核打逃业务培训

在最近举办的稽核打逃业务培训交流活动中,打逃工作室以新收费模式下出现的四大类逃费类型为核心,进行了深入的培训讲解。通过分析逃费车辆的特征和共性问题,工作室详细阐述了打逃发现的技巧、典型案例解析等业务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员工在处理稽核打逃业务中常见问题方面的能力。此外,活动还针对近期现场出现的疑似逃费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分析,并邀请了车坊收费站的打逃能手分享了他们在收费现场识别不符合绿通车辆的工作经验和应对策略。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2.2 ▲ 绿通查验工具与共享经验

同时,还介绍了近期自主研制的绿通查验辅助工具——内窥镜,并现场演示了其使用方法和在绿优检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这些工具和经验的分享,使参与人员对绿通查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3.1 ▲ 共创文明环境

打逃治逃工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对于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而言,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绕城公司将继续通过路牌、情报板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司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打逃工作室的专业能力,制定更为精准的工作策略,以巩固打逃治逃工作的基础,增强其针对性,寻求更大的突破,并迅速体现工作成效。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通行环境。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全国高速公路绿通查验新规与假冒绿通车案探索-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