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

文珠玑说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官方权威渠道,详尽资料请看文章结尾处。

“女人不懂车”这说法?在2023年,中国女性购车人数已经达到了823万辆,这个数字早就打破了这个偏见。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你得知道,这个数可不仅仅是个数字,它还超过了印度一年全部汽车卖得的总和,甚至连日本和德国两个汽车大国一年的销量合起来都比不过。放在现在,这简直就是女性消费力量的一大体现;但要是回到120多年前,那可是天方夜谭,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到了1901年,汽车还算是西方刚引进中国的那种“新鲜玩意儿”,简单说就是个“黑科技怪物”。而在那个时候,能第一个接触它的,还得数权势滔天的慈禧太后。

那一年,慈禧66岁大寿,袁世凯出手动用一万两白银,从德国搞来一辆汽车当寿礼。朝廷还专门把马夫们培训成司机,折腾了几天,才让慈禧坐上这辆“铁疙瘩”。

一坐稳,慈禧就发火了:司机居然敢坐在自己前面?她坚持让司机跪着开车,可跪着怎么踩油门和打方向盘啊?到底还是这位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选择乖乖坐回那辆由16人抬的大轿。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这荒唐的一幕,背后其实反映出那个年代女性与“驾驶自由”之间的遥远距离——能碰到汽车都算是凤毛麟角,更别提自己弄懂方向盘了。

一百多年过去了,时代的轮子已经远远甩掉了那些旧观念,现在中国女性开车已经变成街头一道风景线:到了2023年,女性司机的总数突破了1.6亿,全年买车达到823万辆,也就是说,每卖出10辆车,就有差不多4辆车被女性买走啦。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她们不再只是汽车买家的“旁观者”,而是悄悄改变市场格局的“操盘手”,零跑汽车的逆袭就是真实的例证。

今年零跑简直像一匹车市里的“黑马”,1月份才交付了2.5万辆,到了8月份就猛增到5.7万辆,直线上升翻倍,还连续6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的第一名。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更令人欣慰的是,它在上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零售量也刷新了纪录,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个盈利的新势力车企,比蔚来、小鹏都早早找到“盈利秘诀”。

零跑想出头,少不了女车主的大力帮衬:7月推出的新款B01,刚上市一个月,订单就突破2万辆以上,大定里头还有40%是女性车主——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精准把握住了女性消费者的心声和需求。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想要带动中国车市的增长,吸引女性消费者,这帮人到底啥模样?用三个词说清楚:都市、高智商、年轻人。

到2023年,超过六成买车的女性都来自一二线城市,她们对城市里堵车和出行便利的需求挺清楚;八成多拥有大专学历或更高学历,更看重车子的性价比,而不是盲目追名牌;年龄在25到39岁之间的比例超过70%,经济自立、消费理性,既注重生活品质,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消费观念。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她们在挑车的时候,直接就绕过了那些传统的“豪华品牌入门款”,转而选择了配置更全面的新能源车型,原因也不复杂:就是为了停车方便、操作智能且好开,车标的溢价她们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

2024年的行业报告也验证了这个趋势:女性消费者更喜欢新能源车,安全性、空间大小、动力表现、外观设计以及智能配置是她们关注的焦点。至于车标和品牌的光环效果,反倒排在了后面。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其实,女性购车的想法挺直接的:外观得能打动自己,智能功能的解决实际困扰,安全措施得让人放心,价格得在预期范围内。

从2023年女性买车达到823万辆,再到零跑B01凭借“懂女性”引发热潮,这样的变化挺明显:女性不再只是车市的“边缘角色”,而逐渐变成推动行业变革的“主要力量”了。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并不是说车企得刻意推出“女性专属车型”,而是要打破“女性不懂车”的偏见,真正走进女性的生活场景,从她们的真实需求出发来设计产品。

将来,随着女性在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投入到“理解女性”的这条路上。而对于女性来说,驾驭汽车不仅意味着自由出行,更代表着对生活的主导权。

从慈禧拒乘到每年购车突破823万,女性如何打破“不会车”的偏见-有驾

希望未来中国的车企们能更好地理解女性的需求,将这种关怀传递到全球,让大家看到中国汽车的温情与硬实力——毕竟,真正的成长,总是让每个群体都能在购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舒服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