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4S店看到吉利星越L时,销售顾问总会强调这款车搭载沃尔沃同款发动机。这句话像魔咒一样萦绕在购车者耳边,但真相究竟如何?星越L云起版那颗跳动的心脏,到底流淌着沃尔沃的血液,还是吉利自主研发的成果?这个问题引发的争论,远比想象中复杂。
技术同源的动力心脏
星越L云起版搭载的2.0T发动机确实与沃尔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款代号JLH-4G20TD的动力单元,源自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平台,与沃尔沃Drive-E系列发动机同属VEP4家族。从技术参数看,云起版175kW的最大功率和350N·m的峰值扭矩,与沃尔沃T5发动机184kW/350N·m的数据仅有微小差距。
核心技术上,两者共享多项关键设计全铝缸体减轻30kg重量,博世350bar高压直喷提升燃烧效率,小惯量涡轮在1500rpm即可爆发最大扭矩。这些数据表明,星越L的发动机绝非简单的逆向研发,而是建立在沃尔沃成熟技术体系之上的再创造。
生产体系的沃尔沃标准
走进吉利义乌动力基地的生产线,会发现这里执行着严格的沃尔沃标准。缸孔珩磨精度达到0.002mm,曲轴动平衡等级达G3.2级(行业标准为G6.3),每台发动机都要完成24万公里等效耐久测试。这些严苛的生产规范,确保了星越L发动机具备与沃尔沃产品相当的可靠性。
但差异同样存在云起版未搭载沃尔沃专利的Overboost超增压技术,涡轮供应商改用法国法雷奥,排放标定更侧重燃油经济性。这些细节调整,使得星越L的WLTC工况油耗比沃尔沃T5低0.8L/100km,但动力响应性稍逊一筹。
市场定位的差异化调校
仔细观察发动机代号会发现端倪沃尔沃使用B4204T编号,而星越L采用JLH-4G20TD。这种命名差异暗示着两者并非完全相同的产品。云起版的动力调校更注重日常驾驶的平顺性,涡轮介入更为渐进,与沃尔沃车型强调的运动性能形成微妙区别。
变速箱匹配策略也体现差异化云起版选择爱信8AT变速箱,而非沃尔沃惯用的双离合。这种组合强化了舒适取向,换挡逻辑更侧重燃油经济性而非极致动力响应。工程师在调校时显然考虑了中国消费者对平顺性的特殊偏好。
技术共享的共赢模式
2017年吉利与沃尔沃成立的合资公司,为这种技术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交叉授权,吉利获得了沃尔沃发动机架构技术,而沃尔沃则受益于吉利的成本控制能力。星越L发动机可视为这种合作的典型产物——核心架构源自沃尔沃,但具体实现融入了吉利对本土市场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领克品牌同样使用这套动力系统,但调校更为激进。这种阶梯式的技术应用策略,既保持了品牌差异化,又实现了研发投入的最大化利用。从商业角度看,这种一鱼多吃的模式极具智慧。
自主创新的实力背书
吉利官方始终强调星越L发动机的自主研发属性。确实,从缸盖设计到ECU标定,吉利工程师团队都进行了大量适应性改进。特别是针对中国油品和路况的特殊调校,展现了吉利深厚的技术积累。
云起版发动机的NVH表现就是一个例证通过优化平衡轴和悬置系统,怠速噪音控制在38分贝以内,达到豪华品牌水准。这种细节打磨,证明吉利已具备国际一流的发动机研发能力,而非简单复制沃尔沃技术。
当我们在争论星越L发动机是否沃尔沃同款时,或许该换个角度思考在全球化合作的今天,血统纯正已非关键,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根本。这台融合北欧基因与中国智慧的发动机,正以出色的市场表现证明——技术无国界,创新无止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