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半价理想”这个称号听上去有点像饭店菜市场的特价标签,不必太惊讶。中国新能源造车圈,一切皆有可能,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企业不敢尝试。但今天的主角——零跑汽车,却对这个名号彻底“不甘心”,他们瞄准的不是理想的一半,而是全世界的“坐标原点”。
零跑汽车,其实是新势力圈里的“老资格”。2015年,零跑悄悄诞生,那时蔚来刚起步,小鹏还在纸上作画,比他们更迟的岚图、智己、小米,甚至还没有个Logo。只是,这匹“老马”偏偏跑在了队尾。看着理想、蔚来、小鹏把高端标签贴在自己额头,零跑那几年过的不是很体面——品牌声量小,销量低得让人发愁。甚至,曾经卖得掉渣的哪吒都能甩它几条街。
俗话说,“站得住的人,不光要学会跑,还得学会转弯”。就在去年两年里,这位貌不惊人的选手突然“智商上线”,率先学了理想的路数,从单纯的纯电跨度到了增程,再把精力一头扎进家用混动市场。理想在增程赛道上还没跑太远,零跑就紧追不舍。这招非常有效——2020年年销量区区八千多辆,2021年翻到四万多,到了2024年眼瞅着突破三十万。每一步都踩在节奏点上,连理想都得回头看看身后的“半价同学”。
当然,以半价吸引年轻家庭,这种打法,初看有点像超级市场搞促销。零跑似乎在说:“理想你高高在上,那我就做你的‘平替’。”从营销口号到车型设计,都与理想有几分神似——甚至用“为年轻家庭打造更理想的家”来给自家产品打气。跟着理想找赛道、学人家设计、直接定半价。你说他投机取巧,有道理。可今天造车行业的“投机”,要靠真功夫实现。零跑还真不是光靠“抄作业”就成了的。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2023年销量14.4万台,2024年上半年就交付22.17万辆,同比激增150%,单月都能干掉4.8万台,把理想、问界“摁在地上摩擦”。靠的是什么?超高性价比+全栈自研。不仅价格下探,软件、动力技术、智能化一样不落。市场总是偏爱能把算账做明白的企业——让用户花小钱办大事,这手艺是真本事。
可成功的零跑不打算继续消费“半价理想”这张标签。他们要的比谁都多。董事长朱江明今年高调“鸣炮”,立下目标:未来两年要推一票新车,A系全家福、旗舰SUV一起上,D系列新旗舰价格直接拉到30万区间,配最牛技术,“半价”不再是主旋律。
更狠的是,朱老板把年销量定到了400万辆,目标全球化。要知道,这个数字如今新能源汽车只有特斯拉等巨鳄才敢谈,零跑的野心,已经超出了国产新势力的“内卷”怪圈。
可以说,零跑选择的不是简单抄袭,而是谋求从山寨到原创的跃迁。靠适合中国市场的路线跑出了自己的节奏,现在又开始主动拉高身位,憧憬全球布局。人家不想当“半价”谁的人物牌子,人家要全价PK所有对手。这才是真正“不甘心”的体现。
从一开始的毫无亮点,到今天的高歌猛进,零跑的崛起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打破圈层、打破标签,坚持走自己的路。一边让消费者享受白菜价的幸福,一边谋划世界级的荣耀。这不是小聪明,这是大局观。这家公司最不怕的,就是“被定义”,他们自己定义世界。
也许,谁都不能保证零跑最终能否达成全球年销400万的“世纪大梦”。但有一点明确:中国新能源造车浪潮已经不是“高价高端”的独角戏,价格、技术、品牌、出口齐头并进。将来你问零跑是谁,别再说“半价理想”。有可能,那时的理想,反而成了“高价零跑”——这才叫真正的反转人生。比特价重要的,是有勇气做自己。这才是零跑汽车给这个行业、以及所有观望者的最大启示。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