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黑色劳斯莱斯幻影,停在法院指定的停车场里,车身光洁,里程7.79万公里,评估价193万元,起拍价154.4万元——它本该是万众争抢的奢侈品,却在司法拍卖平台上陷入尴尬:4000多次围观,200多人设了提醒,真正报名出价的,一个都没有。
这辆挂着“晋A99999”车牌的豪车,将于10月17日由山西阳泉中院拍卖。车是真车,手续齐全,检验有效期到2026年,违法记录也已清空。但讽刺的是,那块象征身份的“99999”车牌并不随车过户——竞得者只能重新上牌,这辆车的“光环”,从法律上已被彻底剥离。
围观者在看什么?一场猎奇的财富展览,还是一次阶层跃迁的幻想投射?数据显示,类似高价值豪车司法拍卖中,“高关注、低参与”早已是常态。一辆原价超400万元的迈凯伦,曾吸引1.4万人次围观,最终仅1人出价成交;北京今年一期司法拍卖618辆车,数十辆仅有不到10人参与竞价。热度不缺,信任不足。
背后原因清晰而现实:司法拍卖的车,不是商场里的商品。它不支持试驾,不提供质保,产权虽经法院确认,但潜在风险仍由买家全权承担。更关键的是,这类拍卖往往溢价惊人。有案例显示,部分车辆成交价高出市场价20万元以上,买家付的不只是车钱,还有“指标焦虑”和“稀缺幻觉”的溢价税。
而这一次,起拍价看似低于评估价,实则仍处高位。2006款劳斯莱斯幻影,即便当年售价超600万元,但按15年车龄、近8万公里的使用痕迹,市场残值早已大幅缩水。专业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同款车近年实际成交价多在120万元以内。154.4万元的门槛,已超出理性买家的心理防线。
此外,竞拍需缴纳15万元保证金,流程耗时数周,过户手续复杂。相比之下,正规二手车市场车源丰富、检测透明、支持议价,普通人宁愿多花时间,也不愿赌一把“捡漏”。更何况,这辆车曾属涉案资产——即便法律上干净,心理上仍有人忌讳“赃车”标签。
这场拍卖,照见的不只是财富的流动,更是普通人面对“意外之财”时的审慎与清醒。围观是冲动,出价是责任。当幻想照进现实,大多数人选择退后一步。
真正的稀缺,从来不是车牌或品牌,而是理性与机会之间的平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