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开OTA8.0版本推送,车内那屏幕一下子亮得跟电视一样,白天开车让我还得眯眼调亮度。你知道我这人不太喜欢花哨的花俏配置,倒是对它的算法反应挺有兴趣。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新系统里有个VLA司机大模型,就像预装了个聪明的小助手。那天在试乘车时,旁边的销售就笑着说:你看,这下不用老是盯着导航了,语音一说,路线就自己跑。我那会心里还蹦出一句:碰到复杂路况它还能跟我沟通?难不成真有人把它当朋友?
想想其实挺合理,估算下,理想汽车的OTA版本推送大约影响了50%的车型(样本少,不确定),很多车主反映,跟新系统聊天挺顺,反应快得不可思议。
这次VLA司机大模型的特色之一,就是会记住你在某条路的车速偏好。比如你喜欢在某环路开反应量快的速度?它会记录下来,下一次路过自己就提前调到你的偏好速度。感觉就像你每次开启空调温度都调一样,以为常,但其实它能偷懒帮你记忆。可是这个记忆到底可靠不?我想还得看时间长短,毕竟像我这种每隔半年换次车的人也不杆用。
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它在绕临时施工或者临停车时的表现还算得心应手。车速和车距调节比我自己盯着路面看的要精准多了。上一场出现硬核试验场景:前边工地挡了个全封闭,路口视野一点点遮挡物,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减速,结果车自动慢下来,甚至速度还带点轻松的试探感觉,那让我差点以为自己开的车变聪明了。
实际上我在想,助手的防御性驾驶能力,挺像个人的反应:你要是手一抖,它会提醒你或者帮你减速。此前那次开车去郊外,忽然遇到前方树荫子落下一块木棍,感觉像系统提前察觉,实际上它是利用模仿人类直觉的算法,预判危险。
你说,系统能不能全部依赖?我有点怀疑。毕竟它们的判断有时候还是对现实的复杂性理解得不够(这段先按下不表),比如有场景它可能猜错了速率或者避让方案。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我觉得实际上还得人机结合——它帮你点忙,但关键还得你自己留个心。
在UI上面,那模型思维可视化挺有意思,也许未来能实现:你跟它说帮我走快速路,它会画出操作思路。你会不会觉得,既有趣又有点透明度倒退——不能让用户看得清清楚楚它在想什么?这难道不是未来某一天的黑箱问题吗?我还没敢直白问,怕它答得比我还快。
说起语音控制,那天我试着让系统帮我找停车位,小理师傅,我们去找个空位,结果它不光根据我说的,还主动建议别的路径,甚至给我推荐附近二层停车场。这就像你盆友帮你出谋划策,只不过它的朋友圈全是地图和交通数据。
也让我想起一点:问它能不能理解复杂命令,有时候我这说话不咋流畅,它反应还不错,挺能揣摩我到底想让它干什么(样本有限,无法全说)。我挺担心:这系统是不是会一直学,到后面变得像个知心大哥,或者太会猜反而误判?
倒车+掉头功能,也是它新加入的技能。你想想:把车倒出来远离障碍物,那感觉就像帮朋友把车倒到合适位置一样轻松。试了一次,果然远比我自己慢慢来省心。它还能在狭窄空间里找到缝隙,自动调整路线。但,我得问:在那么逼仄的空间里,系统比我靠手安全吗?我觉得还是要看场景吧。
顺带说一句,泊车功能也变聪明了——能找自己记忆的路径、支持自主找车位。你知道我最多出门时的走神,比如车在找停车位时还会漫游一圈(还挺方便,比我这个懒还靠谱)。不过我有个疑问:它能不能在闸机场景里自主识别身份?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细节——它还支持穿越不同楼层。你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新系统里引入了某种跨层识别技术?我没深究,只觉得在大部分城市的地下车库,能自己找到出口,确实方便。只是这些AI帮你规划,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动,还是得靠你自己盯着点。
这让我想,未来这样的智能驾驶要不要端到端全自动?我看还是别太早,路上的碎碎念多,系统要考虑的场景太复杂。突然觉得,虽然它很聪明,但我更喜欢带点人情味的操作——比如那个随心沟通的感觉,你说它什么时候会真正跟你成朋友?嗯,就是像我这样,一边嫌麻烦,一边偷偷暗喜欢的人了。
我也在思考:这次大模型升级,还有哪些隐藏玩法?它会不会记忆我心里那个最想去的地方,下次直接带我去?不过你知道心理学猜的不一定准,我只是随便乱猜罢了。
只要想到这一切,心里就暗暗好奇:未来的车,能不能逐渐变成会思考、会讲话的伙伴?还是只是我自己幻想太多?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