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欧洲重卡销量排行榜这种东西,我都觉得特别魔幻。
就好像一群修仙小说里的上古门派,几千年了,坐在掌门位置上的还是那几张老脸。
奔驰,哦不,戴姆勒,就是那个高坐云端、俯瞰众生的天帝。2024年,人家随随便便就拿下了19.6%的势力范围。虽然比去年少了一丢丢,但你觉得人家在乎吗?根本不在乎。这就好比天帝打了个盹,掉了几根头发,凡间就以为天要变了。别闹了,人家只是在考虑晚饭是吃蟠桃还是龙肝。福田戴姆勒在国内的合资,那不叫合作,那叫天帝下凡“点化”你一下,让你沾沾仙气。
然后是MAN和斯堪尼亚,大众集团养的两头神兽,一头叫麒麟,一头叫貔貅,哥俩加起来咬下了超过26%的地盘。MAN这个牌子,听起来就一股子猛男味,当年那个斯太尔技术,在国内养活了多少英雄好汉,简直就是重卡界的“传功长老”。而斯堪尼亚,公路之王,就是那种平时不说话,一出手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电得你浑身舒爽。最骚的是,斯堪尼亚明年还要国产,这哪是来做生意,这分明是修仙门派直接在你家门口开了个分舵,就问你怕不怕?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欧洲这潭水,浑得很。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竞争,这是一场大型的、心照不宣的、表演给你我看的行为艺术。什么技术、什么性价比,在欧洲卡车司机眼里,都不如“我爷爷就开这个”来得重要。这不是买车,这是在维护一种血统的纯正性,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你跟一个奔驰死忠粉聊性价比,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个试图跟梵蒂冈教皇讨论“上帝是否存在”的傻子。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会买奔驰的人,就是喜欢奔驰本身。
我作为一个天天跟数据打交道的中年人,看到这种“非理性”的忠诚,一方面觉得不可理喻,另一方面又羡慕得要死。因为我真的开过一些所谓的“新势力”,那感觉就像谈恋爱,每天都充满新鲜感,但也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它哪天突然就心态崩了,把你扔在高速上。而开一辆沃尔沃或者斯堪尼亚,就像和你家里的老黄牛说话,它可能不会给你任何惊喜,但你也知道,它绝对不会背叛你。它就是能走,一直走到天荒地老。
能过,就是能过。
这种稳定,或者说,这种“无聊”,才是欧洲市场的核心。他们不是在竞争,他们是在合谋维持一种秩序。你看沃尔沃,北欧来的维京猛男,稳如老狗。雷诺呢?被沃尔沃收了,成了猛男身边那个有点艺术气息的小跟班。依维柯,意大利的,总觉得随时会从驾驶室里掏出一份意面来,虽然感觉有点不靠谱,但人家就是能排第三,气不气?这就是玄学。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不符合宇宙规律!
然后你再看那个排名,奔驰、MAN、依维柯、沃尔沃、斯堪尼亚、达夫、雷诺……七大门派,占了九成以上的香火。他们不是在打价格战,他们是在维护价格。他们不是在搞技术颠覆,他们是在现有规则里小修小补。这场游戏的核心不是“我要赢”,而是“我们都不能输”。
所以,为什么中国、美国、日本的重卡在欧洲根本见不到?
你以为是技术壁垒?排放标准?错了。真正的壁垒,是文化。是每一个欧洲车队老板在买车时,脑子里那个挥之不去的声音:“买奔驰,就算出了问题,也是奔驰的问题;买个外来货,出了问题,就是我的问题。”这是一种基于路径依赖的集体无意识。
我甚至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这根本不是修仙门派,这就是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一个巨大的“蛊”缸。几条最毒的蛊虫在里面互相牵制,外来的新虫子扔进去,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啃得渣都不剩。
所以,最好的竞争手段是什么?不是去跟他们卷配置,卷价格。讲真,那都没用。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要么,就学斯堪尼亚,直接在本地建厂,摇身一变,说“诶,其实我也是本地人了”,开始念本地的经。要么,就得等,等到电动机把发动机彻底送进坟墓,等到自动驾驶把司机这个职业压缩成一张纸,等到整个游戏的规则都被掀翻。
在那之前,欧洲重卡市场的故事,就跟你看奶奶的相册一样,翻来覆去,还是那些人。
他们不是在做生意,他们是在守护遗产。而我们这些外人,只是游客,看看就好。别想太多,想多了,容易怀疑人生。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