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啊,电动车行业真是被新国标限速25km/h这事搅得天翻地覆,大家都在议论,说白了,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内心都有点不爽,但政策就是这么来的,谁都躲不过。你让我说,这就是一个安全和速度矛盾的延续,咱老百姓需要方便,想快一点,企业也顺着大家吃口饭;但国家层面,肯定安全第一,现在事故多了,一出事就得管,电动车只能被拉回原点,从摩托车的“伪装”直接干回自行车的角色。
其实大家都知道,原来那些雅迪、爱玛、台铃的车,不少都是能刷程序,随随便便就能跑个四五十码,那速度说白了已经超过非机动车的范畴了。以前店里师傅一顿操作,跟摩托差不多,一脚油门呼呼地跑。现在好了,新规一出,速度卡死了,刷程序、改电池、动电机,这些小动作都彻底没戏了,车厂直接把系统封得死死的,25码一到,动力就断了,电池供电直接清零,还加了北斗/GPS定位,一检测你有异动,速度和定位一不符,3秒就拉闸,这操作真是防得比银行还周到。
你别看技术卡死了,最直接的影响其实还是对大家骑车的体验,本来城区骑电动车,就是图个快、图个省事,现在限速了,骑起来就和电动自行车差不多,动力也不行,续航也缩水。原本一块电池能撑一天,现在电池限重了,电池堆不了大容量,想刷个八十里、百十里,别想了。
想当初买电动车,就冲着快、省力能跑远,现在这个愿望算是彻底没了。但国家给出的原因,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像最近几年关于电动车超速出事故、起火自燃的数据越来越吓人,都上了新闻了,广州市司法局去年披露,因电动车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好几千起,伤亡也不少。更别说有些车电池随便改,整天乱接线,结果一年烧了两万多辆,这要是不管,城市真的看不得了。
其实这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安全和方便之间的博弈。新国标来了,第一波急着换车的,是怕以后买不到旧国标车型的用户。我有个朋友,前两天看到政策风头紧,他赶紧去电动车店换了个老国标的,这车还能跑个三十多码,虽然旧点,怎么都比新国标跑得快。你在各大城市看,旧国标车价格直接涨了,暴涨三五百,有些型号都脱销了。商家也会推销,这卖一台少一台,价格还稳当点,直接玩起饥饿营销。一时间,旧国标车变成了抢手货,大家都在讨论怎么买能提速、怎么鉴别是不是库存车,甚至高价收老型号,有种“末日狂欢”味道。
但大家别忘了,政策一刀切,不是说旧车能一直卖,十二月以后,旧国标车型强制下架,这是板上钉钉的事。车厂那些雅迪、爱玛和台铃们,眼下是靠存货和观望凑场子,等到旧车都清完了,新车硬着头皮就得上,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考验。按经销商说的,新国标的电动车卖得一般,大家还在犹豫,总觉得慢、续航也一般,再加上新车死板,谁都不想抢着买。因此车厂也不敢大力铺货,担心压仓太多,到时候卖不出去哭都来不及。
其实这心态我特别能理解,换谁也头疼。以前靠性能说话,现在没性能了,车厂只能拼其他路子。这时候什么“智能化”、“颜值”、“安全”、甚至“情绪价值”这些词,开始轮番上了。你像爱玛,说自己智能灯光、爬坡更顺滑还防滑,强调智能属性;雅迪说自己主动安全,各种高科技安全系统,台铃又跑去搞鸿蒙智联,云数据升级,彻底向智能方向靠拢。反正意思很简单,既然不能快了,咱就让车更聪明、更漂亮、更个性,服务做得溜溜的,让大家觉得值。
而且这次新国标对整车重量、塑料件比例也搞了新要求,外观上大家都觉得新车变丑了点,但商家又开始推颜值,特别吸引年轻女性用户,主打时尚外观和定制色彩,把车从代步工具往潮流、个性上带。说白了,厂家真的就是见机行事,不管你啥需求,总能给你包装出来一个卖点。还有像安全问题,新车主打高效碟刹、优化重心,电池管理也更科学,防止自燃,厂家新闻稿里都分外夸张,其实这些你说没用吧,万一有事还能顶着点锅。
讲到底,这些“新卖点”多少有点“转移话题”的意思。车企和商家其实也知道,大家心里是想“跑得快”、“多跑点”,安全什么的当然也重要,但买车的直接感受是骑得慢了,功能再智能,骑出去被限速插一刀,心里谁能踏实。至于那些健康骑行建议,卡路里消耗,讲真对普通用户吸引力不大,特别是骑车送外卖的,奔着赚钱,哪里管这茬。
说到底,新国标电动车的转型,本质上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监管部门希望安全第一,用户又需要高效率,两头合不拢,车厂卡在中间,日子真不太好过。如果不出变革,估计电动车市场要经历阵痛,谁敢大量铺货新车,谁就得背着库存唱空城计,一直到大家适应为止。
其实外卖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为了赶单,恨不得电车刷改到70码,可现在新规来了,连平台都迫不得已改规定了,取消骑手超时罚款,可大家还是着急能多接一单。这种根深蒂固的效率观,不是说政策一下就能扭过来。普通上班族、送货小哥,甚至学生,都是想节省时间,电动车慢下来,那种生活习惯得改,现实里调整可没那么快。
社会管理注定得有阵痛,安全得提升,但效率下降不可避免,车厂卖不动就只能转向服务和情绪价值,看重颜值和智能,让大家在“慢中找好”。未来谁能创新,在25码限速下开发出新的体验,估计就能赢得新市场。这要么靠科技升级,要么靠服务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贴近用户痛点,给大家真正想要的东西。
说到底,这一场新国标引发的风波,还没完。现在是观望期,大家抢着买旧车,等政策落实,市场自然会转型,到最后“又慢又好”才是大势所趋。现在谁能找到平衡,把慢带来的安全、智能、舒适、个性化最大化,才可能站得住脚。再往后,电动车行业肯定要重新洗牌,谁适应得快,谁就能留下。不管怎么说,这事儿不会一蹴而就,大家还得多看看,多稳一稳,政策、企业、用户三方,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到时候,市场有新变化,我们也再聊。
电动车限速25码,新国标到来,谁都绕不过去,谁能借机创新,看谁能笑到最后。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