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能源车企铆足了劲儿,恨不得把“独步天下”錾在脑门儿上,另一边却是老炮儿们对自吸机器的恋恋不舍。
这股子瞅着有点“反骨”的情愫,难不成只是单纯的念旧?
我那哥们儿,开了快十年的老款马6,2.0L自吸,前几天跟我掰扯,说现在的新家伙,要么是小排量涡轮,要么是电驴子,想找个趁手的自吸还真费劲。
他说,自吸开起来就是“人车合一”,油门踩多少有多少,心里门儿清。
现在的新玩意儿,要么是起步肉鸡,要么是涡轮突然爆TEC“怼一下”,开着忒累。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汽车圈里一直有“自吸粉”和“涡轮控”的意气之争。
涡轮增压,劲儿大,油耗纸面上也更漂亮,是不少厂家吆喝的重点。
可自吸发动机,线性、顺溜,靠谱性高,也有一票死忠。
问题来了,为啥在环保飓风下,自吸日渐式微,甚或快要寿终正寝了,还有人对它恋恋不忘?
一方面,搞不好真的是一种驾驶习惯和那份情结。
自吸机器的“线性”,意味着更容易拿捏。
尤其是在城市蜗牛爬的路况下,不需要老是校准油门,驾驶体验更巴适。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低扭拉胯,涡轮介入又有迟滞,开起来容易“磕巴”。
就像我那哥们儿说的,自吸是“老相好”,涡轮是“新搭档”,混熟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也跟养车资费有关。
涡轮增压器是个精贵物件,出岔子的概率相对较高,维修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
反观自吸发动机,结构简明,瓷实耐用,小毛病少,保养费用也相对实惠。
你说,对于手头紧的消费者而言,哪个更划算?
再往下刨,厂家为啥死乞白赖地推涡轮?
除了马力升级,更紧要的恐怕是“抠油”二字。
在日趋严苛的排放铁律下,小排量涡轮发动机能更好地达标。
但实情呢?
不少车主吐苦水,小排量涡轮车在市区堵车的时候,油耗并不比大排量自吸车低到哪儿去。
甚至有些车主为了追求那点推背感,老是猛踩油门,油耗反而更高。
更扎心的是,现在不少厂家为了更狠地降低油耗,开始玩儿“三缸机”。
虽然技术迭代了,抖动问题有所收敛,但消费者对三缸机的接受度依旧不高。
搁谁也不想花十几万买个“突突突”。
说白了,消费者对自吸的眷恋,不仅仅是对一种发动机的缅怀,更是对一种简明、纯粹的驾驶乐子的追忆。
现在的新车,各种电子外挂眼花缭乱,自动驾驶功能也愈发强大。
但对于一些老炮儿来说,他们更享受自己把控车辆的快感,享受油门到底的推背感,享受发动机的嘶吼。
不得不承认,环保是大势所趋,电动化是奔头。
但咱也得瞧见,在死磕技术革新的同时,不能把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诉求给撇一边儿了。
一刀切地咔嚓掉自吸,妥当吗?
与其说自吸是燃油车最后的死撑,不如说是人们对机械时代最后的念想。
当我们在高速服务区排队撅着屁股充电的时候,搞不好会想起当年加满油箱就能撒丫子跑的自由。
当我们在为颗粒捕捉器堵塞而挠头的时候,搞不好会想起自吸发动机简明靠谱的优点。
等到技术登峰造极那天,或许“情怀”就变成了一种金贵玩意儿。
而咱现在能做的,就是珍视手里的自吸车,乐呵享受那份纯粹的驾驶快感。
说到底,有些物件儿,一旦溜走,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单说2023年,国内汽车投诉销量比飙到22.8%,这是否侧面说明我们在追逐“新”的时候,忽略了一些“老”的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