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
最近这个关于新能源免税的新规,说白了就一句话:之前那些靠五六十公里纯电续航混个绿牌的插混增程,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事儿得从那个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说起,简单粗暴地给2026年之后的新能源车立了个新规矩。纯电车那边要求更省电,这属于常规升级,不痛不痒。真正的大招,是直接对着插混和增程的脑门来的。
要求“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不低于100公里。
注意,是100公里。
100公里,就是100公里。
这操作什么概念?等于你玩游戏,系统直接给你从新手村传送到雷电法王的脸上,就问你怕不怕?之前的标准是43公里,现在直接给你翻了一倍还多。如果说之前大家是在一个规则里内卷,现在是裁判直接把桌子掀了,说之前的玩法都是过家家,现在开始打“黑暗森林”模式。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之前那些纯电续航五六十公里的插混车,本质上是什么?是政策的产物,是车企和消费者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车企省了电池成本,消费者拿了绿牌,皆大欢喜。至于那个纯电模式,大部分时间就是个摆设,是个“压缩毛巾”,需要的时候象征性地泡一下水,证明自己确实有这个功能。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开过的第一台插混就是这么个玩意儿,电量掉得比我的头发还快,大部分时间,它就是个背着一大坨死重的“能量砖块”在跑的油车。
现在,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了。100公里的硬指标,意味着插混和增程不能再“不务正业”了。你必须得是个正经的、能日常用电通勤的车。这就逼着车企往车里塞更大容量的电能罐头,而更大的电池,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之前那种靠着小电池低成本闪电战抢市场的玩法,直接被废了武功。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个政策比喻成游戏服务器更新,可能有点太中二了,但你别说,还真他妈贴切。
更有意思的是对亏电油耗的要求。新规说,你就算把电用光了,也得省油。整备质量2.5吨以下的,油耗要小于标准的70%。
这个规定简直就是诛心。
它直接打在了所有“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的混动技术的七寸上。过去很多混动车,逻辑就是大力飞砖,靠着电机猛,电量足的时候666,一旦没电,发动机又得驱动又得充电,那油耗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现在不行了。官方的意思是,我不管你是什么混动,是串联并联还是混联,你就是个缝合怪,也得是个省油的缝合怪。你不能只靠有电的时候装英雄。这等于给所有混动系统上了个“金钟罩铁布衫”的硬性考核,你的发动机、你的能量管理系统,但凡有一个拉胯,你就直接出局。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下大家都要被迫“修仙”,老老实实去钻研怎么在亏电状态下把能量效率拉满。
所以你看,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整个市场的逻辑都被重塑了。这不是什么温和的产业引导,这就是一场“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它在筛选,在淘汰,在逼着所有人从投机主义转向长期主义。
当然了,最后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你以为车企加了电池、优化了系统,不找你加钱吗?所以未来能享受免税政策的,一定是更贵但技术也更硬的产品。这招很高,直接把那些投-机-分-子清出去了。
讲真,我一直觉得我小区的充电桩功率就跟老太太过马路一样慢,解决这个比什么都强。
这个政策最深层的影响,是它动摇了一种“信仰”。过去我们总觉得,技术是线性的,是不断迭代的。但现实是,技术的方向盘,很多时候是被政策这只手强行掰过去的。就像自动驾驶,你实验室里跑得再牛,能干得过一个突然冲出来的老头乐吗?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就是现实的魔幻。
同样,混动技术的路线,之前百花齐放,有各种各样的取巧之道,但现在,政策给你划了一条道,你就得往这条道上走。
凭什么!凭什么之前买50公里续航的就算新能源,现在就不算了?
因为规则变了。
所以,不要去迷信什么技术路线,也别去崇拜什么品牌玄学。在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营销和发布会,都像一场表演。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特斯拉最值钱的是信仰,但政策的大棒砸下来时,它们也得乖乖排队做核酸。
所以这个政策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开上所谓更好的车,而是为了让牌桌上的人少一点,这样剩下的巨头们才好分蛋糕。至于你?你只是那个蛋糕旁边的蜡烛,吹不吹灭你,看心情。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