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开始玩新的规矩。比方说欧洲这边,之前还是电动车天堂,现在却给中国企业加税。欧盟2023年查咱们补贴问题,到2024年直接收最高38%的税,比亚迪、上汽这些都被点名了。美国更狠,他们出台法案规定电动车想拿补贴,电池材料不能来自中国,想进美国市场只能去墨西哥造车或者找本土公司合作。
东南亚那边规则也不简单。印尼说你要是卖电动车过来,必须在当地建厂,还要达到一定国产率才能拿补贴。土耳其更直接,要车企在当地造车雇当地人,不然就加税。这些国家的意思很明显,不光要你的车,还要你投钱建厂带就业。
其实这些政策挺有意思。表面上说产业升级,实际上是设门槛。你车卖便宜没关系,但得带着技术过去,还得管电池回收这些事。有些国家甚至规定电池报废了都得中国企业拉回去处理。算下来挣的钱没想象中多,反而多了不少麻烦事。
中国企业现在挺难。比方说去墨西哥组装车,利润被各种费用吃掉不少。以前咱们靠价格优势打开市场,现在人家政策调整,低价反而成了限制的理由。更别说技术标准这些隐形槛,欧洲说不定哪天就把门槛再提一提。
为啥这些国家要搞这么多事?因为电动车不是普通商品,牵扯到能源、供应链甚至技术标准。中国现在占了全球大部分电池产能,要是不发展下去,未来可能连自己的市场都守不住。就像手机行业,早年没抓住机会就被别人赶超了。
现在车企只能慢慢适应新规则。比亚迪在巴西建厂时就带着工厂、技术培训一起上,这样虽然麻烦,但能绕过一部分限制。不过长远看,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是关键,要不然最后只会成别人的代工厂。
最近印尼又在收紧本地含量要求,泰国也在研究类似政策。就连充电接口这种小事,日本都在推自己的标准。看得出来,各国都想在电动车领域分一杯羹,中国虽然卖得多,但规则还是别人定的。
总之现在出口不是以前低价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每个国家都想着从中分利润,要技术要工厂,利润空间被压缩不少。但就算这样还得继续干,不往前冲未来可能更没机会。现在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不做的话以后更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