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

公安部发布的2024年度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4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5.06亿人。对应的,2001年,汽车保有量只有1800万辆,汽车驾驶员只有4400万人。

2000年夏利和赛欧上市开启了中国私家车时代的大幕,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汽车保有量增加20倍,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01年的12.7辆增加到2024年的250辆,户均汽车普及率超过50%。

一、中国汽车普及的20年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中国汽车销量及保有量

2001年,中国汽车销量只有236万辆,保有量为1802万辆,注意,这是所有汽车保有量,包括大客车,包括货车,包括只有少数人拥有的家庭轿车。这一年,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26亿辆,当年汽车销量超过1300万辆,美国是汽车产业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全球最大市场,而2001年的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但销量不大的待发展市场。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汽车历史产销量

1950年,全球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美国一家独大,产量高达839万辆,此时英国德国汽车产量只有几十万辆,日本6.7万辆产量算是刚刚起步。1960年,美国产量基本维持不变,但德国汽车产量提升至200万辆。

1970年,全球汽车产量提升至接近3000万辆,美国依然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全球汽车产量提升至接近4000万辆,日本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1990年,全球汽车产量提升至5000万辆,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在持续打压日本汽车10年之后,还有就是日本也在美国设厂生产汽车。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开始走上世界的舞台,虽然20年前中国汽车市场主要还是以合资品牌为主,但无论如何,先要有汽车足够规模的汽车市场,后才可能有占据市场的国产品牌。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全球汽车产量由2000年的5800万辆提升至2024年的9395万辆,增加了3558万辆,而中国一个国家就增加了2900万辆,另外,印度增加近600万辆,而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产量都是下降的。

如果用2024年产量与2007年对比,全球产量增加了2069万辆,而中国一个国家的产量就增加了2240万辆,而日本产量降低了300万辆。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及汽车市场的发展,给全球带来的是增量市场,中国3000万左右的市场增量带动全球汽车市场从6000万辆量级提升至9000万辆量级,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汽车产量极有可能首次突破一亿辆。

中国汽车产量及保有量的提升带来的是千人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千人汽车保有量指标是指每千人中平均拥有的汽车数量,是衡量国家和地区汽车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2001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4.1辆,这个数值和美国1913年12.9辆的数值基本相当,2010年提升至58辆,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118辆,2024年最新值是250辆。对应,2024年,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是864辆,澳大利亚是日本是629辆,英国612辆,德国577辆,韩国为472辆。

我本来以为中国汽车普及速度在全球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这20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持续时间又长,第二是现代工业制造能力和效率比几十年前要高很多,汽车的相对价格应该是下降的。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中国汽车普及速度与100年前快速工业化的美国基本相当,严格意义上说,普及速度可能还要慢一些。

二、中美汽车普及速度对比

2000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2.7辆,美国1913年千人保有量为12.9辆,与2000年的中国基本相当。虽然数据差不多,但时间差了近90年,人口规模差异也非常大,200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是12.6亿,达到12.7需要1600万辆车,1913年美国人口为9700万,达到12.9辆只需要126万辆车。

1913年是美国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福特1908年生产出第一辆T型车,以通用零部件为基础,最终售价只有260美元,成为第一个普通百姓也买得起的车。1913年,福特引进生产流水线,使得大规模批量生产成为了现实,1914年福特首次向工人支付每日8小时5美元的工资,是当时技术工人工资的两倍,批量连生产普通工人也买得起的汽车支撑了美国汽车普及率快速提升。

1917年,第200万辆T型车下线,1921年第500万辆T型车下线,当年T型车一个车型就占全球产量的56%,1924年第1000万辆T型车下线,单T型车一个车型就为美国汽车普及率提升做了一半的贡献。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1925年,美国汽车保有总量为2000万辆左右,而到1925年,T型车一个车型累计产量就有1000多万辆,去掉出口的,报废淘汰的,美国20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里1000万辆T型车也基本大差不差。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从1913到1929年,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从12.9辆提升至219辆,用了16年时间,其中最快的1923年一年就提升了23.4辆,1929年大萧条开始之后,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出现了下滑,直到1934年罗斯福新政之后重回增长。

对应的,中国2000年千人保有量为12.7辆,经过16年之后的2016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也只提升到了134辆,相比美国1929 年的219辆还有85辆的差距,对应中国14亿人口就是1.2亿辆汽车汽车的差距。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从1934年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没有大变化,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作为唯一的经济超级大国和超级工业国,美国汽车产量一度占据了全球的80%,汽车保有量也从1945年的222辆提升至2000年的800辆,2024年的864辆,这一数字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离美国最近澳大利亚也只有747辆,有超过100辆的差距。

20世纪前半叶的美国正处于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各行各业的都是遥遥领先的,1925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5亿桶,占全球产量的70%,美国钢产量达到惊人的4612万吨,超过全球一半,中国达到这个数字已经是1985年了,包括汽车在内的制造业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而所有的领先,最终是浓缩到了纽约帝国大厦的建成,被称为建筑史上奇迹的帝国大厦在随后几十年成为美国实力遥遥领先的标志!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1930年3月17日,帝国大厦开始施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帝国大厦创下了许多项空前的工程记录:整个工程仅用了410天,平均每周修建4层半(这一速度在20世纪30年代闻所未闻),共使用6万吨钢、730吨铝和不锈钢、1000万块砖,共安装了6500扇窗户、73部电梯。

帝国大厦共102层,原高381米,1951年增设62米天线,至此,整体建筑总高度达到443.7米,竣工后,帝国大厦便成为了世界最高建筑,并将这一纪录保持了41年,直到世贸中心双子塔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建成,它才退居第四。

帝国大厦是美国工业化飞速发展史的能力和实力象征,现在美国的加州高铁项目从2008年立项到2025年已累计投入约160亿美元,但铁轨居然还一寸没铺。

汽车也一样,美国汽车产业曾是独占鳌头,现如今,美国汽车拥有量还是遥遥领先,但原3大汽车厂商只剩下通用和福特还在下降途中,美国本土汽车厂商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退。

东大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速度略慢于100年前工业化巅峰时期的美国-有驾

虽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只是比100年前的美国略多,2009年以1364万辆的汽车销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第一的桂冠再没旁落。最近两年,汽车年销量更是超过了3000万辆,占到了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强,也是唯一一个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和3000万辆的国家。以这几年超过3000万辆的新车销售, 2000万辆存量增加的速度,每年平均千人保有量可以提升15辆左右,再过10年估计能达到400,过400之后保有量提升速度也许就会回落。

美国现在每年报废1500万辆车,与新车销售总量基本相当,中国汽车普及相对比较晚,虽然总量远超美国,但每年仅报废800多万辆,因此汽车保有量才会快速提升。随着2009年之后千万量级汽车逐渐进入报废周期,中国汽车报废也会快速提升至1000万辆甚至2000万辆,对应的,中国汽车总销量可能还有提升空间,很有可能会触及4000万辆这个量级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