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

27万的车13万开走,宝马打四折甩卖! 2025年纯电车价格大逃杀,车主刚提车就亏8000块?

你见过新车直接打对折吗? 你见过豪车价格崩成“白菜价”吗? 2025年8月的纯电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大逃杀”! 奔驰EQA狂降48%,27万的车13万开走;宝马iX1甩卖13.5万,相当于打四折;奥迪Q4 e-tron直降36%,连比亚迪秦PLUS EV都跌破10万大关! 这场降价潮背后,到底是消费者捡漏的黄金时机,还是行业泡沫破裂的预警信号?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豪华车价格体系一夜崩塌,宝马奔驰带头“跳水”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传统豪车的光环在电动赛道彻底失灵。 奔驰EQB以49%的降幅刷新认知,指导价32万的车直接砍到16万出头,让利超15万元;EQA紧随其后,48%的折扣让27万的车变成13万开走。 宝马更狠,旗舰轿车i7狂降47%,44.2万的优惠击穿百万豪车底线,iX1甩卖13.5万,i3让利15.2万,三款车型降幅全部突破43%。 奥迪Q5 e-tron降价10.75万,Q4 e-tron降幅36%,连二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RZ都让利10万,售价跌破25万。 有4S店销售私下吐槽:“降得最狠的车型,连电池供应商都换了! ”

合资车集体“骨折”,大众本田清仓油改电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成了降价重灾区。 本田e:NS1降幅超45%,落地价比国产同级车还低;别克微蓝6直接打五折,7.8万的优惠让裸车价跌破9万。 大众ID系列成“骨折主力”,上市半年的ID.7 VIZZION降26%,ID.6 X让利超6万,起售价压到18万区间,正面硬刚比亚迪唐EV。 丰田bZ4X降25%,bZ3降35%,马自达EZ-6上市即降价20%——这些曾被寄予厚望的合资电车,如今靠清仓式促销勉强求生。 北京某广本4S店库存车堆满停车场,销售直言:“不降价只能烂手里! ”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国产车贴身肉搏,蔚来降12万,五菱不到6万

新势力被迫加入血战。 蔚来ET5/ET5T双车降幅36%,全系让利12.8万,ET7降价11.4万,高端定位策略彻底受挫。 比亚迪汉EV降3.6万,唐EV降6万,连走量车型秦PLUS EV都跌破10万,比2024年下调3万元。 经济型市场更残酷:五菱E5降价44%后仅5.98万,宏光MINIEV杀入2.98万区间;长安启源A07全系降1.5万,吉利几何C让利2.2万。 小鹏P7全系官降2万,零跑C11增程版12.88万起,比同级燃油车还低1万——新势力正用亏本价抢夺市场份额。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电池成本腰斩是主因? 碳酸锂价格暴跌85%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车企敢打价格战的底气来自原材料暴跌。 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60万元/吨骤降至2025年8万元/吨,跌幅超85%! 磷酸铁锂电池包成本压缩40%,占整车成本比例从40%降至25%。 比亚迪靠单车型年销40万辆的规模摊薄成本,特斯拉用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车身制造成本30%,小鹏则通过视觉方案替代激光雷达,把智驾系统硬件成本砍半。 但成本下降背后藏着隐忧:部分车型为降价减配,比亚迪被曝取消座椅通风和毫米波雷达;大众ID.3低配版砍掉热泵空调,导致冬季续航缩水30%。

库存压垮经销商,车主提车一周亏8000元维权

真难!8月纯电车大降价,最高降49%,豪车集体跳水-有驾

产能过剩正引发行业恐慌。 2025年新能源车产能预估3000万辆,实际需求仅1800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60%。 部分品牌库存周转周期超90天,远超行业健康线(45天内)。 政策倒逼更让车企焦虑:2025年仍是新能源补贴末班车,购置税全免最高省1.5万;但2026年7月新国标GB38031-2025强制实施,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旧标车型只能抛售。 零跑C10车主刚提车一周就亏8050元,全国维权群3天聚集超500人;特斯拉Model 3老车主因半年降价2.4万元拉横幅抗议。 经销商日子更苦:84.4%的经销商新车售价低于进价,60.4%倒挂幅度超15%,部分门店靠金融返佣和售后维修勉强补亏。

淘汰赛已开始,小鹏蔚来单车倒贴6000元

价格战正在加速行业洗牌。 哪吒X全系降价2.2万后,单车净利润几乎归零;高合汽车资金链断裂停工,威马官网无法打开。 头部企业中,小鹏2024年净亏损103亿,蔚来5年累计亏超800亿,零跑被曝每卖一辆车倒贴6000元——仅比亚迪、理想实现季度盈利。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5月销量低于5000辆的车企达12家,行业预估30%品牌将在2年内退市。 某二线品牌区域经理的发言透着悲壮:“现在卖车只为拿总部返点,亏多少不重要,活下去就行!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