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已经变成一场“价格大战”,各种促销、优惠、限时折扣,搞得大家都觉得买车就是比谁便宜、谁配置多、谁销量高。想一想,这样的汽车市场真的有在关心每个人的实际需求吗?尤其是老年人这些慢慢变成社会主力的人,他们的出行自由真的被尊重过吗?

都说中国社会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但你身边的很多老人出门还不是得靠家人、靠社区的那台改装面包车,甚至有些地方连这个都没有。你去车展看一圈,满眼都是“年轻人的运动轿跑”、“家庭的智能SUV”,看看有谁为“长辈”的自由出行设计了一款体贴的车?你会发现,丰田至少在努力做这个事,这是值得大家再问一句:为什么只有他们把这个事当回事?

说到底,现在做车的人全都在讲效率、销量、利润,把用户划成三六九等,总觉得为大多数人服务就是行业的贡献。但实际上,一个进步的企业,除了让一万个普通人开上车外,是不是还要想着让那几个本来开不了车的人也能轻松出门?尤其是身体不便的老人、残障人士,他们的出行权难道就是可以被忽略的吗?

回顾一下这几年丰田的动作,可以说他们不是头脑发热,是真的钻进去了,从几十年前就在日本研究“福祉车”,现在中国市场一老化,好家伙,立马把这套东西带过来了。不是随便应付,而是:产品给你带来,服务也带来。协助残障人士的、陪诊的、租赁的、甚至展厅体验做得都更细致。你问问别的品牌,有几个敢做?为什么大家都怕做?根本原因还是觉得这个市场太小,赚不到钱。

但问题来了,丰田到底图什么?他们愿意在这个“小众领域”花钱、出技术、耗资源,是在做道德营销还是赌将来中国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有一说一,现在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已经逼得大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更多人的需要。之前大家都说,中国超大市场是汽车产业的“万亿蛋糕”,可是只想拼“卷”总是短视的。等到老年人口基数再起来,轮椅、辅助座椅成家常便饭,那个时候“福祉车”才是真正的刚需。谁先做谁就有先发优势。

其实丰田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当“异类”。2015年前后大家疯狂押注电动车,他们还坚持混动。很多人说他们错失战略高地,现在回头看,他们技术沉淀下来,电动化路线的新产品也没落下。现在他们又悄悄开辟福祉车赛道。不是说他们总能预测未来市场,但他们敢于用用户需求的长尾效应做投入,这种企业气质,别的品牌真不太好学。

反过来你再看,为什么国内品牌没那么热衷做福祉车?说白了,很多企业被销量目标绑架了,研发资源有限,市场宣传同质化,能挣钱的事儿先做,没人开车的老人残障群体就排最后。甚至连产品经理说起无障碍座椅也是当加分项,没多少人真研究用户落地场景。你去看那些自主品牌的福祉车型,说是福祉车,内里就是普通车加了个扶手,或者座椅能比较方便旋转,对老年人来说,不一定真的有用。

但你再问问被家人推着出门的老年人,他们就不想自己上车吗?他们不想自己说走就走吗?社会真的尊重他们的行动选择权了吗?很显然没有。车企不做,社会不关注,说到底还是对不同人群的关照缺了那么点底气。

不得不说,丰田敢做福祉车,也不是说中国人就马上全买账。其实现在,消费者对福祉车认知还真是零散。比如你问周围的人什么是“副驾驶电动旋转座椅”,80%的人还以为是“豪华配置”或“高端定制机能”,但其实是为了让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能省点力气。你再问问4S店销售员,他们都说卖得很少,主要还是因为客户不知道有这些产品。很多老人其实愿意出门,只是家人替他们操作复杂、怕麻烦,干脆不让老人自己去。结果需求被“家庭协商”过滤了,好像老年人不想自己出行。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再说了,目前中国真的在做福祉车的企业有多少?据说除了丰田,就是广汽传祺、上汽大通等几个品牌在动,规模也不大。其他品牌不是没看见这个赛道,而是都在观望。你说福祉车要做细做精,成本高,销量慢,资方不爱投钱,研发不爱接单,销售没信心介绍。就算产品出来,售后和服务也不给力,最后用户还是用不上。这种小众产品要想变成大市场,缺的不是技术,是整个行业的理念跟社会的认可。

但换句话说,丰田这种企业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位,能不能拉动整个市场?说不定可以。至少他们提供了一个模板,让大家看到了“福祉车”不是伪需求。你愿意投入,用户有认可,将来就有成长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事不只是关乎企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尺。一个社会如果能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安全、舒适出行,这才算做到“人人都能自由出行”。

这也跟国家层面关心的“交通平权”是一个调子。现在城市便民设施越来越多,地铁有无障碍电梯,公交车有低地板,但私家车市场还是真的慢。政策逐步完善,社会观念慢慢变化,企业也要跟上。到最后不是谁强谁赢,而是哪家企业能把格局做宽,把产品做深。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很现实,你看看丰田的动作,2022年给冬残奥会提供了238辆无障碍车,之后全数捐给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这要说是公关也太贵了,说是企业责任更贴切。还有福祉车量产逐步启动,服务模式积极创新,未来产品线瞄准家用、机构用、普及、高端一个都不落。普通用户慢慢也会发现,身边老人和残障人士出行终于不再那么艰难。而且行业有了样板,别的车企也不敢太落后,慢慢就会形成正向竞争。

但问题还是那个:从“小众”到“大众”,这条路还很长。你说丰田给了个好榜样,可市场要爆发还需要很多条件。第一,社会认知要提升,大家都得知道福祉车不是仅仅改改座椅,是完整的无障碍出行方案。第二,政策支持要跟上,购车补贴、税收减免、使用场景便利、服务配套都要做起来。第三,企业创新不能只搞噱头,要用心琢磨真正的用户需求。最后,整个行业氛围要变,少点“销量为王”,多点“关爱长尾用户”。

丰田专注福祉车,关心老年群体,带动行业关注出行平等-有驾

讲到底,很多人还在想:“做福祉车,几年能赚钱?”但如果你的企业想得再长远一点,能不能变成“我的产品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出行”?如果你把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绑起来,福祉车不再是鸡肋,而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现在看,丰田的格局比同行宽,比以前更有预判性。至于别的车企什么时候跟上,还得看谁认得到这个长远价值。

反过来,普通人也应该多声音。你家里有老人,其实很愿意自己上车、自己出门,别总想着“搀一把”,他们如果能通过无障碍技术自如出行,是不是自己和家庭也更省心?所以不要把“福祉车”当成边缘产品,应该当成提升生活质量的选择。

在你看到丰富、好用的福祉车走进展厅那一刻,应该意识到汽车行业的真正进步不是谁造的更快更省更智能,而是有没有谁愿意把目光投向那些本来被忽视的人群。这个社会如果人人都能自由出行,才是真的造福万众。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关心老年人、残障人士,让他们也能享受“自由出行”,这是丰田做福祉车的初衷。未来中国车市谁能做到这一步,谁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企业。做汽车,不光在乎卷销量,更在乎卷“社会温度”。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