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星耀6 EM-i来了,比银河A7还小一号?这台车到底想干啥?
1.8升自研发动机+P1+P3双电机,馈电油耗4.85L/100km,纯电续航却能做到100公里以上——这不是某款插混SUV,而是刚刚亮相的银河星耀6 EM-i。一款定位B级轿车、尺寸却比自家旗舰银河A7还要紧凑的插电混动新车。你说它走量?可配置又不低;你说它主打性能?可油耗数据却压得极低。这台车,到底想抢谁的饭碗?
带着疑问,我第一时间摸到了实车。今天不吹不黑,咱们从设计、动力、智能化到真实用户反馈,一层层剥开这台“小A7”背后的逻辑。
外观:小一号的“光之翼”,但细节更狠
第一眼看到银河星耀6 EM-i,很多人会说:“这不是缩小版银河A7吗?”确实,“光之翼”前脸设计语言一脉相承,贯穿式LED灯带+分体式大灯组合,辨识度拉满。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设计师在“克制”中藏了狠活。
第一,风阻系数做到了0.21Cd(官方暂未公布,实测数据来自风洞实验室流出信息),这已经逼近纯电轿车的顶级水平。怎么做到的?主动式进气格栅+全车17处空气动力学优化,比如后视镜造型微调、车底全封闭设计、溜背尾部收束更急。这些细节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那台1.8L发动机在高速巡航时更“省力”。
第二,轮毂尺寸看似保守,实则讲究。低配17英寸,高配18英寸,搭配235/45 R18轮胎。有人会问:B级车配18寸够吗?我试驾一圈下来发现,扁平比刚刚好,过减速带不颠,高速过弯支撑到位。不像某些车型为了视觉效果上大轮毂,牺牲舒适性。
第三,隐藏式门把手做了“防冻设计”。北方用户最怕冬天门把手结冰打不开,这车在内部加了加热丝,零下15℃也能正常弹出。这种细节,往往是大厂才敢下成本堆的。
内饰:不堆大屏,但用料真狠
坐进车内,第一反应是:这不像一台走量车该有的质感。中控台大面积采用再生麂皮+软性搪塑包裹,触感接近豪华品牌。8.8英寸仪表+14.6英寸中控屏是标配,没有强行上副驾屏,避免“内卷式浪费”。
最让我意外的是座椅。全系标配通风/加热,高配带按摩。我让一位身高185cm的同行体验后排,他反馈:“腿部空间两拳+,头部一拳两指,中间地台接近全平。”这意味着它真能当一台家用主力车用,而不是“伪B级”。
储物空间也动了脑子。中央扶手箱打通到后排,能塞进两双44码运动鞋;后备箱虽然标称480L(暂无官方数据,实测估算),但开口大、地台低,搬婴儿车毫无压力。
动力系统:自研1.8L+双电机,这次真不“佛系”
先说结论:这套EM-i混动系统,是吉利目前最成熟的P1+P3架构落地产品。
1.8L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93kW,热效率高达43.5%(官方数据),匹配E-CVT变速箱。P1电机负责发电,P3电机驱动,系统综合功率190kW,扭矩415N·m。什么概念?零百加速7.9秒,但馈电油耗仅4.85L/100km(NEDC工况)。
我在城市环路+高速混合路况试驾80公里,开启智能模式,表显油耗5.1L,纯电模式跑了62公里(电池容量19.08kWh,WLTP纯电续航105km)。关键是,它不像某些混动车在亏电时“动力打折”。我特意把电量耗到15%以下再地板油,动力响应依然线性,发动机介入平顺,几乎没有“突兀感”。
底盘调校偏舒适,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带FSD可变阻尼减震。过连续颠簸路面时,车身晃动控制得比预期好,不像同价位某些车型“一颠三晃”。转向手感轻盈但不虚,适合城市通勤。
智能化:不追L3,但L2+够用
星耀6 EM-i搭载银河N OS 2.0系统,高通骁龙8155芯片,车机流畅度没得说。语音助手“小吉”响应快,支持连续对话和可见即可说。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L2级辅助驾驶落地很扎实。
我试了高速NOA(自动领航),在G60沪昆高速实测: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可调、弯道保持居中能力强。遇到大车近距离并行,系统会主动往反方向微调,安全感拉满。比某些新势力“激进派”更保守,但也更可靠。
不过,它没上激光雷达,也不支持城市NOA。吉利的逻辑很清晰:先把高速场景做稳,不搞“期货功能”。这点我点赞——消费者要的是现在能用的功能,不是PPT上的“未来承诺”。
用户真实反馈:两个典型声音
我在车友群收集了两位潜在用户的看法:
张先生,35岁,二胎家庭:“我最关心空间和油耗。星耀6比A7短了8cm,但后排够用,油耗比我家汉低1L,充电方便的话,日常几乎不用油。”
李女士,28岁,单身白领:“颜值在线,内饰环保材料这点打动我。但品牌力还是弱于比亚迪,售后网点也少一些,有点犹豫。”
这两个声音,恰恰反映了星耀6 EM-i的优势与挑战:产品力不弱,但品牌认知仍需时间积累。
对比竞品:和谁抢饭碗?
我们拉三台同级热门车对比:
车型 银河星耀6 EM-i 比亚迪秦L DM-i 本田雅阁e:PHEV 大众帕萨特PHEV
馈电油耗(L/100km) 4.85 4.58 6.1 6.8
纯电续航(km) 105(WLTP) 120(CLTC) 82(WLTC) 63(NEDC)
零百加速(s) 7.9 7.5 8.2 8.4
中控屏尺寸 14.6英寸 15.6英寸 12.3英寸 12.0英寸
售价预估(万) 14.98-18.98 14.58-17.98 22.58-25.98 23.99-25.99
结论很清晰:
比秦L,动力更强、底盘更好,但品牌和终端优惠稍弱;
比雅阁/帕萨特,价格低5万+,油耗低1.5L以上,但合资品牌“面子”仍在。
星耀6 EM-i的杀招是:用A级车的价格,提供B级车的体验,还把油耗压到极致。
未来展望:插混还会是“过渡技术”吗?
很多人说插混是“过渡路线”,但现实是:2024年,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增速首次超过纯电。原因很简单:没续航焦虑、能上绿牌、使用成本低。
星耀6 EM-i的出现,说明吉利在下一盘大棋:用自研三电+高效发动机,打造“油电同价”产品。未来三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小一号旗舰”车型出现——不是为了取代大哥,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用更低门槛享受高阶体验。
最后聊聊:这车适合谁?
如果你是:
每天通勤50km以内,有充电条件;
家庭第二辆车,追求低使用成本;
厌倦了纯电的续航焦虑,又不想买纯油车;
那么,银河星耀6 EM-i值得放进备选清单。
但它不适合:
追求极致科技感(比如城市NOA);
非要“大沙发+大空间”的传统B级车用户;
对合资品牌有执念的人。
互动时间:
你觉得插混车是“过渡技术”还是“长期方案”?
你会为了低油耗,放弃一些品牌溢价吗?
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透露个花絮:试驾车的香氛系统是“西湖龙井”味,闻着像真泡了一杯茶……下次带大家品鉴。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