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交付量创新高,服务提速有难题,新能源市场热度不减

要说最近汽车圈风头最劲的,非新能源品牌莫属。

这不,8月一出小鹏又开始刷存在感了。

交付量近3.8万辆,数字蹦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很多网友都直呼,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怎么量就这么大了。

一组公开的字眼冷冰冰,但背后藏着真金白银的消费热情,还有一颗颗等着发车的“电动车之心”。

要解释小鹏为啥这么能“打”,你得先看清大趋势。

新能源,前两年就已经成各家争抢的肥肉。

可今年不同,增长速度直接变成坐电梯,层层往上,一不小心就到新高度。

小鹏这个8月,不就是“爆款工厂”嘛,用流量带动流量,这套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比五一的景区特价票还夸张。

你想到的“网红爆!”、“首发大定”都成了打榜关键词,P7新车上线,7分钟破万辆,画面感都溢出屏幕之外。

托新能源的“东风”,小鹏成了今年最火的那一杆“小旗”,但其实谁家发布会不在拼速度。

蔚来、理想、零跑这些老面孔,也是亮点多多,只是谁抢了个头条。

再对比一下1-8月的数据,小鹏27.16万,直接甩开一大拨跑在后头的和“稳健观望派”。

这里头,不止有爆款带货的“幸运”,更多是这条赛道扩大了,“江湖地盘”拓宽了。

按这个势头跑下去,新能源还会不会有天花板?很多人都等着瞪大眼看答案。

但说到底,数据归数据,市场热归热。

热闹背后,牛皮能吹多久?

各位别光看数字猛涨,现实可远没这么一帆风顺。

就说这交付盛况,早上提车车队长龙盘绕南山的弯道,蔚为壮观。

有人打趣:这真是“交付长龙像长龙般盘过南山弯道”,一时还分不清哪边是高速堵车,哪边是小鹏交付日。

想象一下,烈日炎炎底下,车主一个个满脸期待:等我把车开回家,朋友圈第一条就要炫!

暑期档的试驾现场,堪比游乐场抢票。

甚至有段子说——你要是想拍段“新能源车主打卡”短视频,交付中心门口随便找个路灯底下都能拉起长队合影。

不过这些“可视化的热情”,真的能长久不衰吗?

作为旁观者,我也有点“打补丁”的念头。

毕竟咱们都知道,车企的“产能火力”有时候不光看嘴上说得溜不溜,真刀真枪还得拼工厂那张“大餐牌”。

一边营销炒作火热,一边后台产能和交付节奏却还在“憋大招”。

有人调侃,“新车上市等提车,比考研等录取分数线还慢”,玩梗归玩梗,真遇上车等人、不是人等车,想替车主喊一声“快进来取现车!”

你再细琢磨琢磨,产能跟不上,服务随时掉线,销量数字容易虚胖。

车主一但提车体验不佳,热情也容易转凉。

所谓服务闭环,嘴上说说容易,真正落地有点难。

我有个朋友说,自己订了新款纯电,结果提车还得专门请假跑老远,因为本市服务网点少得像隐藏角色。

小鹏交付量创新高,服务提速有难题,新能源市场热度不减-有驾

前脚刚提到车,后脚发现要装充电桩,物业一问三不知,又是一顿折腾。

于是新媒体平台上就有话题了:“新能源用着爽,售后是焦虑吗?”

话题热度一路飙升,一度快赶上汽车圈“年度槽点”。

其实这场新能源“地震”,真没想象中那么遥远,甚至每个人都是局中人。

谁家小区停车场没被问过装充电桩?谁没在社交平台冲浪时刷到“新能源车主提车喜提‘电爹’”?

可是痛点也明明白白写着,产能紧,等车久,服务跟不上,这都是成规模后的新麻烦。

你说厂商努力不努力?绝对使劲了,厂房“满格电”、营销总监恨不得头发都熬秃了,争出位的姿态比娱乐圈抢C位还卖力气。

但是一旦订单像浪潮一样涌来,拼的是后端实力,不是PPT秀技术。

局面到这儿,行业对抗升级。

新玩家争着入局,老牌车企也忍不住压上筹码,一时间新能源成了全民“置换刚需”。

有人子曰——“卖得好不等于交得快”,这不是金句,是血淋淋的现实。

就像网购促销季,付款快递慢,邮件里全是“亲亲,帮您催一下发货”。

新能源厂商想做“爆款工厂”,可别拿交付做最后一道“照门”。

再说一句,让新能源增长变得更有底气,说白了还得靠各方联合。

像网上建议“绿色车主通道”,设想很生动,啥意思?

车主到点直接进专用提车区,把漫长等待变成流畅体验。

当然,设通道是小目标,背后要有真本事的服务支撑。

再大点说,服务网络下沉到乡镇,让天南地北的客户都能找到“靠谱售后”。

毕竟新能源变大路货色后,“谁服务靠谱谁赢”,早都是明文规则。

现在主流厂商要想玩得转,不能光讲故事,还得把故事写实了。

让用户体验成“铁杆彩蛋”,不要让“提车难”变成买车群嘲的段子。

最近看得最多的问题,离不开未来“下一个浪潮在哪里”。

新能源火了,大浪淘沙后还能剩多少“硬核选手”?

小鹏交付量创新高,服务提速有难题,新能源市场热度不减-有驾

技术升级,设计突破,还是生态赋能?所有人都想趁热加码,但总有下一轮考验接着来。

这年头,新能源市场像极了手游排名,今天你冲到榜一,不到明天榜单又洗牌。

点个关注还能天天等结果,谁也说不准哪天会“黑马逆袭”“热门翻车”。

格局大了,选择多了,留给玩家的“舒适时间”越来越短。

说回小鹏,8月这一波量,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爆款”。

可持续爆吗?要看生产绝不掉链子,要看服务能否补短板,更得看新老玩家会不会“被卷进来”。

车友圈讨论最多的信息:“现在订车还得等多久?”、“服务网点啥时候扩到我们县城?”、“外地车主回家能不能顺利充电?”

一串问号挂在每个新车主头顶,跟着担心急坏了家里的“老司机”。

老百姓的消费热情不输新势力车企的市场攻势,但信心能保持多长久,很大部分看真实体验。

每每刷到交付点热闹场面,心里也会冒出一股老大爷看热闹的劲头。

小鹏交付量创新高,服务提速有难题,新能源市场热度不减-有驾

但我更乐意见到:厂商把流量变成好服务,让“热度”持续而不烧成“虚火”,让每位车主都能把提车当天当成人生高光。

提完车不是终点,是口碑流传的新起点。

我有时会和朋友开个玩笑:等哪天“纯电车”变成路上的主流,咱可能也要考虑淘汰老油车,加入新大军抢体验。

毕竟趋势不可逆,新技术谁都想尝尝鲜。

但“心甘情愿第一批提车”,那前提可是真有“超预期体验”撑腰。

小鹏能不能守得住牌面,新能源能不能玩转新局,这事儿还得市场说了算。

转念一想,现在当“吃螃蟹的人”,风险与期待同在。

提前吃到第一道菜固然光鲜,也得做好可能磕到壳的心理准备。

新能源的路还长,每轮赛点都是新的挑战。

对车主来说,愿意成为“第一批纯电玩家”,关键是相信这趟体验值了票价,后面的服务更不会掉链子。

说说你,你会愿意成为新车主里头的“吃螃蟹那位”,提前加入纯电阵营吗?

你对于等待交付、服务网点布局、乃至新能源下半场还有哪些期待?

留言区等你“爆料”,咱们一起吐槽、一起畅想。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