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

得,朋友,深夜了,咱哥俩倒杯酒,聊点糟心又好笑的事儿。

今天这事儿的主角,是那个以风车、郁金香和“开放”著称的荷兰。你猜怎么着?这个一向以精明商人形象示人的国家,最近干了件能把自己蠢哭的事。

这事儿打个比方,就像你家邻居老王,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把你家煮着饭的锅给砸了,还义正辞严地说:“你这口锅,威胁到我们整个小区的安全了!” 砸完之后,他自己家也断了顿,饿得前胸贴后背。然后,老王又灰溜溜地跑过来,凑到你耳边说:“兄弟,商量个事儿呗?你看,我这手砸锅的时候也震麻了,你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让我家有饭吃?不过我先声明啊,我砸你锅这事儿,绝对没错!”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可这魔幻的一幕,就在现实里上演了。荷兰政府对着一家有中资背景的半导体公司——安世,就来了这么一出。

这安世半导体,本来是飞利浦家的产业,根正苗红的欧洲血统。后来几经辗转,在2018年被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给全资收购了。这些年一直安安分分做生意,给全世界的车企供芯片,日子过得挺好。结果,荷兰人突然翻脸了。

他们从故纸堆里扒拉出来一个冷战时期的老古董法案,叫什么《货物可用性法》,据说这玩意儿制定出来就没用过,跟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似的。荷兰政府就拿着这杆老掉牙的火枪,对着安世“砰”地开了一枪,理由是“国家安全”。

这个词儿现在真是个万金油,好像什么脏事儿、蠢事儿,只要贴上“国家安全”的标签,立马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了。

荷兰人的操作有多骚呢?他们先是限制了中方股东的管理权,然后干脆直接下场,把人家的资产、知识产权给接管了,把闻泰创始人的董事职务给暂停了,股份交给第三方托管。整个过程,没有听证会,没有法庭辩论,连个像样的证据都没亮出来。基本上就是“我说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解释权归我”。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这事儿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

安世半导体是干嘛的?它是全球汽车产业链里一个至关重要的螺丝钉。它的一些小零件,比如二极管、保护器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它的车规级功率芯片,全球第二。没了它,大众、宝马、福特这些大厂的流水线,就得跟按了暂停键一样。

果不其然,欧美那帮汽车制造商先坐不住了,集体出来喊话:大哥,再这么搞下去,我们下个月就要停产了!宝马更是直接撂狠话,说每个月损失能到10亿欧元,再不行就把电车生产线搬到中国沈阳去。

你看看,这剧本多有意思。荷兰本想卡中国的脖子,结果一使劲,勒到的是自己欧洲兄弟和美国盟友的脖子。这叫什么?伤敌八百,自损三千?不,这叫对着自己人开炮,还打歪了,把自己脚给崩了。

最精彩的部分来了。自己捅出的篓子,搞得供应链鸡飞狗跳,欧洲那边近20万个工作岗位摇摇欲坠。荷兰经济部长终于坐不住了,出来说,哎呀,我们准备过几天跟中方官员见个面,谈一谈,化解一下这个“僵局”。

记者问他:“那你们是承认自己错了吗?”

这位部长就开始了政客必备的太极表演,绕来绕去,核心思想就一个:我们没错。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至于为什么没有证据,为什么不走程序……哎,今天天气不错。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那个比喻。砸了你的锅,还说自己没错,然后让你帮他解决吃饭问题。这已经不是傲慢了,这是把别人当傻子。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说到这儿,你肯定要问,荷兰人又不傻,为啥非要干这种蠢事?

关键在哪儿呢?这背后,站着一个巨大的、挥之不去的影子——美国。

你把时间线捋一捋,就跟看剧本似的。

6月份,荷兰官员刚跟美国人开完会,回头就给安世施压,说想从美国的“实体清单”里豁免,就得听话。

没过几天,美国人直接摊牌:CEO必须换掉,股权的事可以慢慢来。这几乎就是赤裸裸地命令了。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9月29号,美国那边刚发布一个出口管制新规,把闻泰的子公司给框进去了。你猜怎么着?第二天,9月30号,荷兰政府就火速动手,接管了安世。

这叫巧合?那我每天出门都能捡到钱,那也叫巧合。

荷兰的智库学者都看不下去了,直言不讳地说:“荷兰这是被美国压着做事,就是跟在美国身后的温顺绵羊。”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校园霸凌的翻版。大块头(美国)看那个新来的转校生(中国)不顺眼,又不想自己动手脏了衣服,就对自己身边一个叫荷兰的小跟班使了个眼色:“去,给他点颜色看看,以后这片儿我罩着你。”

荷兰这个小跟班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抄起板砖就冲上去了。结果用力过猛,没砸到别人,反倒把自己绊了一跤,摔了个狗吃屎,还把旁边看热闹的一帮同学(欧洲车企)给溅了一身泥。

现在,这个小跟班鼻青脸肿地站起来,看着大块头,又看看那个被他挑衅的转校生,心里那个悔啊。他想让转校生别计较了,又怕大块头说他怂,只好梗着脖子说:“我……我没摔倒!是地太滑了!”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这就是荷兰现在的处境。一个被虚幻的“大哥的承诺”和现实的“巨大的损失”夹在中间,动弹不得的可怜虫。

那咱们中国这边是什么态度呢?

很明确,也很“老姜”——来,坐下,咱们可以谈。但谈话的前提是,你得像个成年人一样。你得承认,是你先把桌子掀了。不能说你掀完桌子,拍拍屁股,还要求我把一地狼藉收拾干净,顺便再给你沏杯茶。天下没这个道理。

商务部的发言人说得很清楚,荷兰这种行为,破坏了市场规则,动摇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闻泰科技也发了声明,说要抗议到底。安世的中国公司也硬气,直接宣布,我们自己说了算,不听你荷兰的。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这不是赌气,这是在守一个底线。什么底线?就是“规矩”二字。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这些年,总有些西方国家,嘴上喊着“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法治精神”,跟念经似的。可一碰到跟中国有关的事,这些经就全忘了。他们的规则,就像一个可以随意伸缩的松紧带,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撑开,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勒紧。

今天他能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没收你的企业,明天他就能用同样的借口,抢走任何一个他不喜欢的国家的资产。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全球的商业文明就倒退回了丛林法则。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所以,咱们要的不是荷兰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而是要他把“规矩”这两个字重新捡起来,摆在桌面上。把管理权还回来,承认之前的操作是错的,保证以后不再这么干。这才是解决问题的诚意。

荷兰把中资企业给接管了,欧洲车企快要大停产了,又来找中国谈谈-有驾

现在球又踢回了荷兰脚下。他们其实比谁都清楚,拖下去,损失只会越来越大。德国的汽车生产线等不了,美国的工厂也等不了,欧洲那几十万工人的饭碗更等不了。想靠开个会,说几句漂亮话,找个所谓的“中间地带”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这事儿的核心,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问题了。它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焦虑。

一种曾经的“优等生”发现世界不再围着自己转的焦虑。

他们习惯了当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现在突然发现,场上来了个新玩家,不仅体格健壮,还不按他们的潜规则出牌,他们慌了。这种慌乱,让他们做出了很多非理性的、自残式的动作。荷兰这次,就是最典型的一个。

他们既想要中国市场和中国资本带来的好处,又无法接受中国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崛起。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变得像个精神分裂的怨妇,一边离不开你,一边又天天咒骂你。

所以啊,朋友,别把这事儿看简单了。这背后,是全球秩序大变局下的一声呻吟,一声既不甘又无奈的呻吟。

要我说,荷兰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和中国谈判的技巧,而是一面镜子,好好照照自己脸上那副既尴尬又拧巴的表情。

这事儿你怎么看?荷兰是会找个台阶体面下楼,还是会继续在自己挖的坑里死扛到底?评论区,咱聊聊呗。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