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至今还没通铁路!山里的核桃、茶叶要运出去,要么绕几十公里走公路,要么等雨季过了靠水运;企业想在当地扎根,光物流成本就愁坏了人。但就在10月16日,这个僵局有了突破——乐山至雷波铁路正式发布预可行性研究采购公告,标志着这条盼了多年的铁路,终于从图纸走向实质性研究阶段。
这次预可研可不是小打小闹,预算98万元,要求合同签订后120天内拿出报告。别觉得98万不多,这钱花在刀刃上,要把线路走哪、能不能修、修了划不划算这些关键问题摸透,相当于给整条铁路画“施工蓝图”的第一步。
再看线路本身,全长约131公里,从乐山出发,穿过马边彝族自治县,最后到凉山州雷波县,光平均海拔落差就超800米,差不多是8栋百层高楼叠起来的高度,加上山区地质复杂,挖隧道、架桥梁都得攻坚克难,难度可不小。
这条铁路也不是“孤军奋战”,它是乐山打造“一港两铁三高三干线”综合交通网的重要一环。而且还能和已经启动前期研究的乐山至宜宾普速铁路搭伴——那条线长约130公里,既能拉乘客也能运货物,两条铁路一配合,乐山往南、往东南的交通网一下子就密了,区域联系能直接提一个档次。
说它重要,更因为它能打破实实在在的壁垒。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下要结束无铁路的历史了,不光马边,沐川县也能辐射到。要知道,这一片是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以前成都平原经济区的资源想往攀西经济区送,要么绕远路,要么卡在路上,这条铁路一通,相当于打通了“扶贫通道”,山里的好东西能更快出山,外面的产业、技术也能更顺地进来,这不就是给当地发展插上翅膀吗?
对产业来说,这条铁路更是“雪中送炭”。沿线的五通桥经济开发区、犍为经开区马边飞地化工园区,以前运原材料、送产品,要么靠公路——油价一涨成本就飘,要么靠水运——雨季涨水不敢走,旱季水浅走不了,全看天吃饭。铁路一建成,稳定又高效的运输线就有了,企业不用再为物流犯愁,不管是升级现有产业,还是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企业,都有了底气。
放到更大的盘子里看,这事儿还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紧挂钩。它能和另外两个重要交通项目形成合力:一个是宜西攀高铁,已经进了省里“十四五”规划,现在正争取按350公里时速的高铁标准纳入国家规划;另一个是乐西高速,目前正在建设中。这三条路凑一起,就形成了立体交通网,乐山往南的运输能力会大幅提升,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节点。
可能有人会问,乐山不是已经有4条铁路了吗?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成贵铁路、连乐铁路,总里程都501公里了,为啥还急着修这条?其实道理很简单,现有铁路更多服务于主要城市间的客运和部分货运,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不少“盲区”,而且货运能力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这条铁路正好补上这些窟窿。
当然,修铁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就拿宜西攀铁路来说,乐山希望线路能经过沐川、马边,凉山州更倾向经过雷波,两边都有自己的需求,得靠省级甚至国家层面来统筹协调。而且山区修铁路,还有两个大难题:一个是桥隧比高,宜西攀铁路预可研推荐方案的桥隧比都高达93%,也就是说大部分路段不是在桥上就是在隧道里;另一个是投资大,宜西攀铁路预估要花689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
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把这次预可研做扎实。把建设的必要性、经济性、技术可行性都论证清楚,拿出过硬的报告,才能争取把这条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甚至挤上“十五五”规划的快车。
等将来这条铁路和宜西攀高铁、乐宜普速铁路连起来,形成网络效应,大小凉山地区的交通现状会彻底改变,乐山也能从一个普通的交通节点,变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给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交通不通,产业就“卡脖子”;铁路一通,发展就“迈大步”。大家不妨想想,要是这条铁路通了,你身边做农产品生意的朋友,是不是能把凉山的特色产品更快运到全国?家在马边、雷波的人,以后出门会不会更方便?你觉得这条铁路还能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评论区里聊聊!
全部评论 (0)